摘要:
2017年10月24日,黨的十九大審議通過黨章修正案,“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首次寫入黨章。
“十九大黨章作出這樣的修改,一定會使我們黨更加重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更加重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好,把我們國家發展得更好,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謝春濤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接受訪談時說。
改革開放40年來,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四個全面”,我們黨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思考和探索從未止步,開創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邁入新境界,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和科學方法在我們黨治國理政、管黨治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短短幾年就帶來了經濟騰飛。但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開始顯現,道德滑坡、貪污腐敗以及各種犯罪現象增多。
“變化出人意料。”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李成武對那個時期關注頗多:“當時社會上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是只要搞好經濟就行,其他問題先放一放再說;另一種是先搞好政治思想道德建設,經濟建設可以慢一慢,寧可錢袋子癟了,也不能讓腦瓜子空了。”
鄧小平同志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可能導致改革開放“跑偏”的嚴重問題。1980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此后,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成為我們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方針。
“真正的社會主義不能僅僅理解為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還必須有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讓人民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在《擺脫貧困》一書中,記錄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有關“正確認識脫貧致富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關系”的思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馬列所所長李崇富認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和科學方法在我們黨治國理政、管黨治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從‘兩手抓’開始,如同找到了一把打開科學執政之門的鑰匙,我們黨在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越來越科學。”
從“三位一體”到“五位一體”
——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也永無止境。
40年來,我們黨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期盼,與時俱進地在理論上進行創新、在實踐中進行探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方略更加完善、發展目的更加明確、發展內涵更加豐富、發展道路更加廣闊。
1982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二大強調,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要靠繼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來保證和支持。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是我們的根本目標和根本任務之一。從中可以看出,十二大已經初步具有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布局勾畫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民主“三位一體”的雛形。
正式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是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全會通過的《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第一次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后,我們黨明確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作了新的系統性闡述,形成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總體布局。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對總體布局進行了新的探索和思考。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和諧社會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一項重要內容確立下來,使總體布局發展為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深入,我們黨逐漸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不僅包括經濟的發展,也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藝術的繁榮、社會的和諧穩定、生態環境的優美,五者相輔相成。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和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式形成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形成,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學者夏璐認為,這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相互促進、統籌聯動
——統一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要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工作時,首次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五位一體’‘四個全面’,都是對全黨在新形勢下認識大局、把握大局、引領大局的頂層設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鴻認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相互促進、統籌聯動。
“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帶動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撰文指出,實現“五位一體”蘊含的各領域的目標要求,必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引領,以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為驅動,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保障。同時,“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更好體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黨的十九大擘畫了到本世紀中葉之前我國發展的戰略安排,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致、內涵相同。
“‘五位一體’‘四個全面’背后,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高瞻遠矚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扎實推進‘五位一體’‘四個全面’,民族復興的航船必將行穩致遠,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李成武表示。(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王丹)
責任編輯: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