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一種態度、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自信、一種精神。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一種態度、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自信、一種精神。
就許昌而言,企業家從揣著中國地圖跑市場變成打開世界地圖做買賣,靠的是開放;“一縷發”賣全球,被譽為頭上“時尚之都”,靠的是開放;對德合作闖出路子,成為全省“橋頭堡”,靠的也是開放。
對外開放是許昌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更是許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要利用好河南省“四路協同”的開放通道優勢,以更大力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讓“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設的活力更加充沛。
要提升招商實效。招商引資既是穩增長的當務之急,也是強后勁的長遠之策,已成為各地做大增量、加快發展的第一抓手,我們必須抓緊抓牢,大員上陣,強力推進。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招商引資不能漫無目的、零打碎敲,不能“剜到籃里都是菜”。要進一步聚焦實體經濟,明確主攻方向,圍繞主導產業招商,圍繞產業鏈招商,用好“基金+標準化廠房”招商等模式,大力吸引掌握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的優勢企業,著力引進一批戰略型、基地型、龍頭型的重大項目,不斷提升招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深化對德合作。近年來,我市對德合作呈現良好勢頭,累計達成合作協議92個,落地合作項目38個,成為我市對外開放的一張名片。但放眼全國、對標先進,我們對德合作的成效、質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被譽為“中國德企之鄉”的江蘇省太倉市擁有德企300多家,近50家是所屬行業的全球“隱形冠軍”,近年來還以每年20家左右的速度遞增。我們要學習借鑒太倉經驗,深化與德國工商大會、魯道夫沙爾平公司等平臺機構的戰略合作,用好中德(許昌)中小企業合作區“金字招牌”,推動“許昌速度”更好地嫁接“德國質量”,高水平建設全省對德合作“橋頭堡”。
要優化營商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生產力,也是影響力,更是競爭力。近年來,得益于良好的營商環境,本土企業“哪兒也不去”扎根許昌,外來企業慕名而來落戶許昌。我們要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的意識,對標國際標準、市場需求、企業期待,堅持“政府辦好圍墻外的事,企業辦好圍墻內的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四個一百”專項行動,營造一流的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讓許昌良好營商環境的名片更“靚”、招牌更“響”。
越開放,就越會形成發展的強磁場;越發展,越需要開放的加速度。我們要堅定不移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持續釋放對外開放活力,以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推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設,為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增添許昌光彩。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