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兩會,出席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們關注什么話題?他們又提出了哪些好建議?記者采訪了部分代表。
懷揣民意,匯聚民智,盡心履職。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將于1月10日開幕。今年兩會,出席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們關注什么話題?他們又提出了哪些好建議?記者采訪了部分代表。
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就要培養出更多的青年技能人才,如何為青年技能人才提供更大的舞臺?省人大代表、新密市聚寶樓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設計師趙國安帶來了關于優化青年技能人才成長和發展環境的建議。
趙國安認為,河南需要推動職教改革向縱深發展,優化青年技能人才成長和發展環境,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濃厚氛圍,帶動更多青年熱愛技能、投身技能,為建設制造業強省、制造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他建議,我省出臺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中長期規劃,例如高技能院校和社會團體、企業共同合作發展的策略方針。要把技能人才培養納入政府人才工作總體規劃,引進高技能人才在河南落戶,制定系列優惠政策。要發揮“技能金牌”的杠桿效應,抓緊培養遴選更多優秀選手,加快組建專業人才隊伍,抓好青年技能人才梯隊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引進專業設備,建好培訓基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讓河南技能人才能夠在全國和世界競賽中取得好成績,不斷提高技能水平,更好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同時,完善技能人才的教育通道,搭建技能人才成長的“立交橋”,鼓勵技能人才申報國家技師、高技技師,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走專業技術人才的成長道路。
讓創新人才引進來留得住
“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創新引領發展,誰擁有一流創新人才,從技術上就占有了創新優勢,就有主導權,有話語權。”省人大代表、豫西集團河南北方紅陽機電有限公司總工藝師薛曉倉,十分關注如何將人才尤其是創新人才引進來、留得住的問題。
薛曉倉說,河南是人口資源大省,也是教育大省,但由于底子薄、優質教育資源匱乏,隨著社會發展的提速,企業需求與人才供給呈現出越來越不平衡的情況,而人才的相對匱乏,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盡管這幾年省級市級層面以及各大小企業都在出臺招攬人才的優惠政策,但在創新獎勵、職業通道、人文關懷等方面,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人才是發展之基、創新之要、競爭之本,政府要敢于給平臺、給政策,舍得出真金白銀。”面對人才匱乏和人才流失加劇的局面,薛曉倉表示,建立并完善人才吸引和留住機制尤為重要。他建議,在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時,要建立與人才貢獻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和激勵保障機制,將其報酬與本人的能力水平、所創造經濟社會效益掛鉤。另外,要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暢通人才上升渠道,構建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擴大公交專用道覆蓋范圍
如何優化公交專用道,加強公交專用道建設和管理,一直是省人大代表、鄭州市公共交通總公司公交車長徐亞平關注的話題。今年兩會,他帶來了關于加強公交專用道建設和管理的建議。
徐亞平說,目前我省大中城市公交車速已越來越低,平均車速只有10公里/小時,低于自行車12公里/小時的速度。與10年前相比,公交出行時間平均延長30分鐘,居民對城市公共交通準點率的不滿意率高達70%。他認為,保障公交路權優先,加強公交專用道和優先通行信號系統建設,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有效途徑之一。啟用公交專用道能夠提高公共交通比較優勢,吸引廣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徐亞平建議,要盡快科學合理地設置公交專用道系統,并擴大公交專用道覆蓋范圍,完善公交專用道路網結構。加強公交專用道的監控和管理,對已設置的公交專用道及時安裝違法行為圖像取證設備,對占用公交專用道的違法行為進行重罰。同時,保證城市早晚通勤時段公共交通的路權得到優先保障,提高公共交通的比較優勢,吸引廣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責任編輯: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