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李宗寬孟振強王亞杰
近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下發,我省在30項激勵措施中共有15項獲得督查激勵。其中,洛陽市入選第20項“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的地方”,全國共10個地市入選,洛陽成為全省唯一的連續兩年入選該項督查激勵的地市!
據了解,為進一步強化正向激勵,更好調動和發揮地方推進改革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形成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良好局面,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進一步加大激勵支持力度的通知》(國辦發〔2018〕117號),結合國務院大督查、專項督查和部門日常督查情況,經國務院同意,對2019年落實打好三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擴大內需、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取得明顯成效的213個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相應采取30項獎勵支持措施。2019年督查激勵工作充分體現了向中西部和基層傾斜的原則,受激勵的213個地方典型性、示范性較強,激勵導向更加鮮明。
據介紹,去年以來,洛陽市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圍繞構建565現代產業體系,按照“結合好產業與院所,統籌好軍工與民用,對接好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好制造業與服務業”要求,堅持四雙聯動,聚力產業結構調整、園區建設、項目建設和企業提質增效,大力推動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切實挺起制造業的“脊梁”。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9和0.8個百分點,六大高成長性制造業同比增長13.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5%。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以“三大改造”為抓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市88%的工業企業實施了“三大改造”,累計培育國家智能制造相關試點30個、國家級綠色工廠(園區)10家,省級智能工廠(車間)40家,推動3000余家企業上云,洛陽入選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以融合創新為動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市電子信息、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5%、20.1%、20%。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成為全國唯一一家農機領域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成全省首個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6”工業互聯網平臺即將建成投用,5G應用示范城市和中部云服務創新基地開工建設,中心城區實現移動5G網絡全覆蓋。積極打造“工業設計之都”,洛陽拖拉機研究所入選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加速園區建設方面,大數據、軌道交通、高端裝備制造、銀隆新能源、格力智能制造、軍民融合等六大產業園建設提速提效,大數據產業園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格力中央空調項目將于6月底前竣工試生產;銀隆新能源客車、專用車批量化生產。
推動項目建設方面,實施項目建設“一庫一賬一攻堅”行動,全市412個重點工業和信息化項目完成投資576.5億元,中鋼耐火新材料產業園等152個項目開工建設,中航光電新技術產業基地一期等195個項目竣工投產。
促進企業提質增效方面,深入實施重點企業提質倍增和“小巨人”“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一行動三工程”,中信重工建成全國最大的特種機器人生產基地,洛鉬集團營業收入突破600億元,中航光電、中船集團725所正在向百億級邁進,24家“小巨人”培育企業、20家“隱形冠軍”培育企業加快成長,入選省“專精特新”優質中小企業庫51家,建龍微納成為全省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通報》指出,希望受到督查激勵的地方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繼續大膽探索,爭取新的更大成績。2020年工信部將對包括洛陽在內的10個地市在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安排、制造業單項冠軍及其他示范項目、示范企業、示范平臺評定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
“去年,我市入選‘2018年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的地方’,此次再次入選并獲得國家政策激勵,為全市構筑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將搶抓機遇,強化舉措,積極對接,爭取國家各項獎勵政策落地,為我市加快建設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長極作出新的貢獻。”洛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趙站偉說。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