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央廣網河南分網6月4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趙國民 余江)6月1日,在位于息縣東城區的信陽師范學院淮河校區施工現場,上百輛工程機械緊張作業,挖掘機、推土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運輸車輛來回穿梭。該校區總投資23億元,總用地面積約1056畝,其中,一期總投資5.5億元,建筑面積15.1萬平方米。目前,施工人員進場達到1800余人,人文學院、理工學院、圖書館、宿舍等9個單項工程全面開工建設。計劃于7月31日之前完成,并于9月1日前投入使用、實現招生。
劉鄧大軍渡淮紀念場館(央廣網發 息縣縣委宣傳部 供圖)
濮公山風景區(央廣網發 息縣縣委宣傳部 供圖)
無獨有偶,投資57億元的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息縣樞紐工程導流明渠施工現場,旗幟飄揚,卡車轟鳴,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為保證6月10日前導流明渠具備過流條件,施工隊加班加點,日夜奮戰。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息縣復工復產分外忙,項目建設戰猶酣。
綿延千里的淮河,滋潤著這里的肥沃息土;傳承千年的歷史,孕育著這里的生生不息。古老精深的農耕文化與綿綿細密的淮水文明于此交相輝映。近兩百萬畝的“中原黑土地”孕育出香稻丸、息半夏等珍貴名產。
淮河大橋(央廣網發 息縣縣委宣傳部 供圖)
息夫人文化園(央廣網發 息縣縣委宣傳部 供圖)
2020年,在疫情對經濟社會運行形成沖擊的情況下,重大項目作為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撐,重大項目復工復產需要解決的問題更集中、更突出。阿爾本服裝產業園、波司登服飾產業園、息半夏健康藥食產業園……近年來,正是有一大批重大項目落戶息縣。森林公園、龍湖公園、濮公山風景區等三個“千畝公園計劃”建成開園,息州廣場、馬援廣場、息夫人文化園、劉鄧大軍渡淮紀念場館等市政設施的落成,華中師范大學息縣附屬高中、息縣中心醫院、新第一中學、第一小學等一批民生工程拔地而起,大大拓展了城市發展的容量格局。
據悉,該縣重點依托縣城和產業集聚區承載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其龍頭和骨干作用,加快構建經濟活力足、承載能力強、服務功能完善的縣城,引領縣域經濟發展。2019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53.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分別增長19.3%、41.7%,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息縣依托農業大縣、千年古縣資源稟賦挖潛力,充分發揮區位、生態、文化、資源等優勢,明確了“生態主食、膳待國人”的發展理念,大力推動實施“中國生態主食廚房”戰略,聚力打造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產業鏈條,做優做強做大特色經濟。以阿爾本服裝產業園、中創服飾產業園、波司登服飾產業園、宏建服裝科技產業園、息半夏健康藥食產業園等專業園區為依托,積極推動以息半夏為龍頭的健康藥食加工,以豫道為龍頭的休閑食品加工,以阿爾本、天創等為龍頭的服裝加工,以頤和為龍頭的紡織新材料加工集群發展。尤其要加快建設的中國優質有機釀酒專用小麥生產基地,讓茅臺、五糧液等知名企業來息縣發展訂單農業,讓息縣小麥賣上最好價錢。
“以黨建高質量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壯大產業集群,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統籌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毕⒖h縣委書記金平說。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