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鐵皮石斛基地工人在采摘 蔣侖 攝
“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省新縣調研,會見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時情真意切、動情不已。
期望,厚重如山;囑托,催人奮進。
一年來,新縣縣委、縣政府厚植為民情懷,勇扛擔當重任,用實干解民生之憂,奮力書寫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就業飯碗”更加穩固,“保障網”越織越牢,“錢袋子”越來越鼓……老區干群正以一如既往的民生情懷和價值堅守,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穩定就業·保障民生之本
穩定就業,一頭牽著千萬家庭,一頭連著經濟大勢,關乎百姓“飯碗”,關乎千家萬戶“獲得感”。
2月14日早7點,搭載著52名外出就業群眾的2輛大巴車緩緩駛入大廣高速新縣北站,他們將從這里出發,奔赴上海、深圳等用工城市,實現自己的小康夢。這是新冠疫情爆發后新縣開出的首批外出就業直通車,在此后兩個多月,新縣通過外出就業直通車等多樣化安全出行方式,幫助59256名群眾實現平安順利返城就業。
“不到一上午時間我就完成了預約,還辦好了出行需要的‘兩證一書一票’,直到昨天晚上鄉里還電話提醒我出行時間,咱們老區干部就是給力!”來自新縣千斤鄉楊店居委會的聶建亮正是通過外出就業直通車抵達鄭州就業的,可勁地點贊家鄉的暖心舉措。
外出務工有保障,在家就業有門路。在打通外出就業通道的同時,新縣結合全域旅游發展與留守群體實際,開展“紅城”系列培訓活動,讓有就業意愿的群眾掌握一技之長。開展“紅城月嫂”“紅城護工”等技能培訓,33期798名婦女赴省婦干校、信陽涉外學院參加相關培訓,“大別山紅城月嫂”品牌越叫越響;開辦“大別山旅游講堂”,面向城鄉居民和旅游從業人員進行“紅城英才”“紅城管家”培訓,舉辦民宿、餐飲、鄉村旅游等各類培訓班11期,培育旅游人才3500人次,全縣旅游從業人員達5萬人。
組織線上線下招聘、加大對外勞務協作、助力外出返崗、開展就業援助、落實就業補貼……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與經濟下行雙重壓力,新縣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穩就業舉措,讓百姓“飯碗”更加穩固,美好生活的基礎更加扎實。截至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8512人,其中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14859人已全面實現就業。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