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9月19日下午,在建安區許由街道辦事處幸福社區,瑯瑯的誦讀聲從社區服務中心傳出,清脆悅耳,十分動聽。為幫助孩子們在誦讀中涵養性情、增長智慧,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幸福社區充分發揮“五老” (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作用,定期組織社區小學生開展“學習國學,智慧成長”主題活動。活動的開展,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提升、習慣養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今年以來,市關工委以講好黨史、新中國史為切入點,進一步深化“老少攜手讀紅書”工作品牌,組織全市各級關工委組織開展“講好革命故事 播撒紅色種子”活動,收到了良好效果。圖為市古槐街小學的小學生在許昌革命烈士紀念館參觀。
許昌報業全媒體記者 牛書培 攝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9月19日下午,在建安區許由街道辦事處幸福社區,瑯瑯的誦讀聲從社區服務中心傳出,清脆悅耳,十分動聽。為幫助孩子們在誦讀中涵養性情、增長智慧,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幸福社區充分發揮“五老” (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作用,定期組織社區小學生開展“學習國學,智慧成長”主題活動。活動的開展,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提升、習慣養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僅體現城市文明的廣度和深度,還是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近年來,全市各級關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支持下,圍繞中心、主動融入,立足基層、積極作為,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老少攜手讀紅書”等品牌活動及未成年人關愛活動,營造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為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講好中國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打仗時,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哭不叫,每一個戰士都很堅強,很勇敢,最終取得了革命勝利。因此,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希望你們好好珍惜。”近日,建安區關工委組織小學生來到建安區桂村鄉開展“追憶崢嶸歲月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同學們圍坐在桂村鄉小鄭村革命老戰士鄭中央的身旁,認真聆聽老一輩革命者的戰斗故事,再一次深切感受到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今年以來,市關工委以講好黨史、新中國史為切入點,進一步深化“老少攜手讀紅書”工作品牌,引導和要求全市各級關工委組織開展“抗疫故事進校園”“紅色宣講進社區”“講好革命故事 播撒紅色種子”“經典誦讀進校園進社區”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收到了良好效果。
工作中,全市各級關工委響應市關工委號召,紛紛結合當地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禹州市關工委邀請援鄂抗疫的醫務工作者先后在潁川街道辦事處、鈞臺街道辦事處、韓城街道辦事處等多所中心學校舉辦公共安全知識講座,通過舉案例、講故事,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戰“疫”英雄不畏艱險、樂于奉獻的精神;魏都區關工委組建“五老黨史宣講團”,利用暑假時間,為各個社區的未成年人送去紅色歷史課,并為社區捐贈價值1萬多元的黨史、國史相關書籍等。
各級關工委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引導未成年人從小培養愛國愛黨、誠信友善的品質,在孩子們心中早早播下“紅色種子”,營造了“全市未成年人聽黨話,跟黨走,爭做紅色基因傳承者”的濃厚氛圍。
弘揚傳統文化 培育美德少年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飛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精忠報國,屢建奇功,是一名令敵軍聞風喪膽的大將軍。”近日,在長葛市長社路街道辦事處劉麻申社區,長葛市關工委組織開展的“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優良家風”宣講進社區活動正在進行。活動中,宣講團成員聯系生活實際,宣講了許昌“最美家庭”和援鄂抗疫模范的先進事跡,并通過“岳母刺字”“子路借米”“孟母三遷”等美德故事,向未成年人宣傳正家風、傳孝道、向上向善的道德風尚。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美德少年,全市各級關工委組織“五老”人員,并吸納“中國好人”“道德模范”等獎項獲得者,組建“五老文明家風宣講團”“優良傳統宣講團”等,配合教育、團委、婦聯等部門,大力開展“傳承好家風”宣講進社區、進校園活動,有效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常態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先后在市文化街小學、市健康路小學舉辦了“曹魏文化讀書會”,幫助學生了解三國歷史中的人文精神,激勵同學們更加熱愛家鄉,以實際行動護衛文明創建成果;市老年大學關工委在傳統節日期間,組織“五老”學員走上街頭,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春聯、縫香包、剪紙等,這些生動有趣、富有內涵的民俗活動,使未成年人在“學、看、做”中,深刻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據統計,去年以來,全市各級關工委共精選上報“我的家風家教”征文40篇、“我的祖國我的家”手抄報作品220個。其中4篇中小學生的征文稿件被編入《全省關工委優秀征文集》,82名學生的手抄報作品在全省關工委系統比賽中榮獲佳績。
注重環境育人 護航幼苗成長
為給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全市各級關工委組織“五老”人員,分別成立普法教育團、困境兒童關愛團、“護苗凈網”巡查團等,配合教育、司法、婦聯、公安等部門,積極參與各職能部門所開展的普法教育、關愛留守兒童、扶貧助學、“護苗凈網”活動等。
在“護苗凈網”活動中,全市各級關工委巡查團成員不辭勞苦,協同公安人員,不定期地對學校周邊文化環境進行督察,勸導網吧業主依法經營,引導未成年人文明上網,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辛勞和汗水。
除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普法教育、“護苗凈苗”活動外,我市“五老”人員還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盡己所能,從物質和精神方面,為關愛未成年人成長、成才貢獻應有之力。
鄢陵縣大馬鎮義女社區關工委發現社區孩子暑假期間缺乏照管、存在安全隱患這一問題后,于2018年開始,辦起了免費暑期輔導班。凡是社區的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寒暑假期間都可以到輔導班免費上課,而且還有一頓免費午餐。義女社區的老教師、老文化工作者等“五老”人員積極行動,紛紛到輔導班義務工作,為孩子們輔導功課、照顧孩子們用餐等。提起社區的免費輔導班,社區群眾都夸贊不已。
為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孩子們沐浴在好家風家教氛圍中,襄城縣關工委配合縣婦聯,邀請“最美家庭”獲得者代表,打造精品家教課堂,并在縣直機關、鄉(鎮)政府開展巡回宣講,受到大家一致好評。
為切實解決貧困學生的實際困難,自2018年始,市關工委聯合愛心企業“仰韶集團”連續開展“愛心育新人 百萬助學活動”,至今已累計投入助學資金100多萬元,精準幫扶168名貧困家庭高中生。“仰韶集團”對每位受助學生連續資助3年,直到他們完成高中學業。
據統計,5年來,全市600 多名“五老”共深入校園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各類普法活動300多場次,受教育未成年人達23萬人次。全市各級關工委協調助學資金達1200余萬元,資助困難學生近4000名。同時,全市各級關工委還積極協同工會、團委、婦聯等部門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困難學生和特殊群體青少年等活動,切實為未成年人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據市關工委主任唐聚圈介紹,為響應今年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關工委適應新形勢、開動新思路,許多學校關工委積極開展了“開學第一課(網上品德課)”“我身邊的英雄模范(網上班隊會)”等活動,切實做到了關心下一代,停學不停課。自今年年初以來,市區各學校共有2萬多名中小學生參加了網上活動,收到了良好教育效果。
“下一步,我們還將積極參加全省統一開展的‘我愛母親河’云上教育活動,幫助未成年人通過網上課堂,進一步讀懂中原厚重文化,了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從而提升未成年人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素養,引領他們成長為新時代合格接班人,為我市創建文明城市,建設‘宜居之城’貢獻力量。”唐聚圈表示。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