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河網訊(記者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冰珂)曾經窮得叮當響的深度貧困村,如今村級集體經濟即將突破300萬元。10月2日,驅車行駛在葉縣辛店鎮南王莊村平坦的柏油路上,萬頭生豬養殖場、千塊光伏發電板、800畝桃林和村標準化廠房一一閃過車窗。
2018年,南王莊村發動黨員申請“先鋒貸”,借助縣財政的支持,修道路、建廠房、引企業,吸引3家企業落戶,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還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先后獲得了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六星村(社區)黨組織”“十佳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等榮譽。
“我們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點,按照‘黨建引領、聯村共建、財政傾斜、金融服務、保險托底、廉情監督’24字工作法,發揮‘領頭雁’和村企聯動效應,讓全縣村集體‘家底’厚起來。”葉縣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當天,田莊鄉東李村駐村第一書記田宇的午飯是蹲在青貯玉米地頭吃的。東李村集體流轉村民1500畝土地種植青貯玉米,收割后賣到村里的奶牛場,加上奶牛場地租,為村集體增收100多萬元。
致富之后,東李村與臨近的西孫莊、黃營和牛莊、道莊、張申莊等村組建起聯合黨總支,帶動5個村莊分別發展青貯玉米500畝,收入分別將突破30萬元。如今,6個村正聯合打造集特色種植、產品批發和休閑采摘于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按照“產業園+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思路,葉縣相繼建設了任店鎮韭菜產業園、龍泉鄉食用菌產業園、常村鎮艾草產業園以及馬莊鄉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實現集體群眾雙受益。
葉縣還建立了“一員一簡報、一網一平臺”廉情監督工作機制,每村聘用一名廉情監督員,各鄉鎮設立廉情監督信息服務平臺,完善縣鄉村三級廉情簡報制度,公開村集體賬目和收益分配,確保集體經濟駛入健康發展軌道。前不久,該機制榮獲全國新時代清廉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現代化十佳案例獎。
葉縣還統籌扶貧資金,給予集體經濟項目補助,落實種植業補貼;政府設立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基金池,為農村集體經濟提供10倍額度貸款……通過財政傾斜、金融服務、保險托底,護航村級集體經濟行穩致遠。
如今,葉縣共探索出了實體經濟、土地合作、入股分紅、物業經濟、鄉村服務、互助資金等六種模式,全縣554個行政村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年收入超10萬元的村256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