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嗡嗡嗡……”“隆隆隆……”2月7日,在建安區將官池鎮南石莊村北頭的一個生產車間里,傳送帶的運轉聲與烘焙機的馬達聲交織在一起,略顯嘈雜,在村民訾軍耳中卻是幸福的樂曲。
“嗡嗡嗡……”“隆隆隆……”2月7日,在建安區將官池鎮南石莊村北頭的一個生產車間里,傳送帶的運轉聲與烘焙機的馬達聲交織在一起,略顯嘈雜,在村民訾軍耳中卻是幸福的樂曲。
“我在工地打工時腰部受過傷,重活兒基本干不成。自從家門口有了這個扶貧基地,我在這里順利轉型成為一名技術工人。不僅基地給我們繳納了養老保險,而且我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說話間,訾軍的笑容洋溢在臉上。
訾軍口中的扶貧基地,正是許昌市優加糧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2013年,我響應政府號召,回村辦了這家企業,專門從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電子商務銷售,想著帶領鄉親們在家門口走出一條致富的新路子。”該公司董事長王利明說道。
作為南石莊村土生土長的能人,王利明靠著做小批量的農產品批發起家。而從莊稼地走出來的生活經歷,讓他深深明白農民種地的不易。從該公司成立的那一刻起,發展高效農業、促進村民致富便成了王利明努力的方向。為此,他把高效生態農業建設與產業開發、農民致富和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緊緊圍繞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營養、食療的需求,采用“公司+基地+訂單采購+幫扶”的運作模式,打造了集種植、生產、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該公司雜糧產品遠銷泰國、澳大利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家,短短幾年就成長為許昌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食品生產示范企業、社會扶貧愛心企業。
“企業做得再大,也不能忘了鄉親。”王利明告訴記者,雖然該公司生產線都是全自動設備,用工量不大,但只要是鄉親們來,特別是家里困難的鄉親,不管是車間還是倉庫,哪怕是掃地,都會給他找一個崗位。
帶動村民富起來,更要帶動村子美起來,這是王利民心中一直的牽掛。在南石莊村,王利明也把這份牽掛轉化成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凡是石莊村困難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學,該公司給予每人2000元獎勵;凡是石莊村60歲以上的老人,不僅每周可以享受免費理發一次,而且每年可以參加兩次免費體檢;就在去年11月份,由該公司投入10萬余元捐建的百姓大舞臺正式投用,成為該村美麗鄉村建設中一道新的亮麗風景線;臨近春節,王利民又奔赴在走訪慰問的一線,給困難家庭送去米、面、油等慰問品和慰問金,在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實際行動里,真真切切把關愛之情傳遞到困難群眾心中……
“王總為村里的付出,村里老少都看在眼里,也記在心里。”南石莊村黨支部書記白世勇介紹,經過“四議兩公開”,在2月6日召開的村里總結會上,村里一共授予王利明三面錦旗,感謝其為村里產業發展、抗疫救災和文化發展等方面作出的貢獻。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根本。”對于鄉親們的信任和贊譽,王利明更感到自己肩頭責任重大,心中也有了新的牽掛,“眼下,我們計劃進一步挖掘南石莊村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發揮公司的營銷優勢和技術優勢,和村委會聯手打造南石莊村石磨面加工基地。屆時,不僅有更多村民獲得就業增收的機會,而且根據測算,村集體經濟能每年增收10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