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習近平
本報記者 許廷合 牛志勇 譚宜姝 王威 文/圖
霍明義展示舞獅。
11月16日,天剛放亮,建安區靈井鎮霍莊村78歲的霍明義老人,就忙開了扎髯口的活兒。
選料、上色、結扣……他巧手翻飛,將根根細絲纏繞打結,半晌功夫,一件精致的髯口便初具雛形。下午,這件假須就會通過快遞發給河北的客戶。
140多年來,做社火道具已經成了霍莊人的集體記憶。作為全國著名的社火村,這里上至八九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孩子,大多會干社火道具制作這門手藝。因產品在電商平臺上銷售火爆,該村連續7年獲得全國“淘寶村”稱號。前不久,該村入選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
如今,經過歲月的洗禮,這門老手藝不僅成為當地人的營生方式,而且成為當地鄉村特色產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
霍軍政展示戲靴。
百年傳承——“現在村里80%的人都在做這一行”
11月10日,初冬時節的一場雨,讓氣溫下降不少,但霍莊村依舊是一派繁忙的生產和銷售景象。在該村鑫正戲劇用品有限公司一樓生產車間,一臺現代化生產設備正在加緊生產戲劇演出用的靴子;在二樓,幾位婦女操縱著一臺臺縫紉機,快速縫制戲劇用品。從鳳冠霞帔到衣、帽、靴子,在這里都能找到。
“社火是我國民間傳統慶典活動之一,起源于古老的祭祀。后來,踩高蹺、劃旱船、舞獅、扭秧歌等民間藝術表演通稱社火。而社火表演離不開道具?!被羟f村黨支部書記霍軍政介紹,該村社火道具生產已有140多年歷史,產品包含舞獅、龍燈、旱船、花燈、戲服、戲靴等數百個種類。“現在村里80%的人都在做這一行。”
霍軍政身上除了有“領頭雁”的標簽外,還是霍莊社火道具制作技藝第六代傳人。據他介紹,霍莊社火道具制作技藝起源于清代后期。清光緒年間,霍莊村村民霍朝彥常年跟隨舞獅隊到外地演出,以跑龍套、干雜活兒為生。他晚年返回家鄉,因年邁體衰,只能干些舞獅修補等粗活兒,通過對社火道具的反復拆卸、組裝、修補,漸漸掌握了不同地區社火道具的制作方法,后將其融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制作技藝,并將該技藝傳給村民?;羟f村村民代代相傳,至今已有七代。
“我從小就耳濡目染。小時候看爺爺做這個,我就跟著做?!摈卓谑止ぶ谱骷妓囋诨裘髁x家已經傳承五代。除了扎髯口外,做獅子也是他的拿手絕活兒?!拔壹易龅莫{子,不僅在香港回歸慶典中露了臉,還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群眾聯歡演出中亮過相?!碧峒白约业摹案吖鈺r刻”,霍明義說,“祖輩流傳下來的手藝,在我手里沒埋沒?!?/p>
百余年文化積淀,讓霍莊村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有了更加充足的動力。如今,全村從事社火、戲劇道具加工和電商的有280余戶,生產的龍燈、舞獅、旱船、舞扇、盔帽、服飾、胡須、戲靴等300多種產品暢銷東南亞及歐美等地?;羟f社火道具制作技藝,在一件件社火道具制作中得以延續。
陳俊甫展示舞龍。
霍莊“狂飆”——“能夠長盛不衰,關鍵在于守正創新”
老手藝從歷史深處走來,是智慧的結晶,如今能夠大放異彩,是霍莊人實干興業的碩果。在霍莊村,社火、戲劇元素隨處可見。在霍莊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戲劇人物雕塑活靈活現。在村道兩側,不時可見庭院旁邊擺著獅頭、大頭娃娃等傳統社火道具。就連尋常人家的門牌上,也少不了社火元素。
“我從小跟著父輩學手藝,家里主要做獅頭?!被糗娬f,20世紀90年代,和鄉親們一樣,他扛著做好的龍、獅等社火道具,全國各地找銷路。尤其到快過年的時候,別人都是往家跑,霍莊村村民卻是往外跑,跑斷了腿、磨破了嘴。正是憑著中原人吃苦耐勞的特性,霍莊社火道具在市場中闖出了不小的名頭。“我當時在浙江成立了一家公司,客戶都說霍莊的物件好?;羟f社火道具在那里很受歡迎!”霍軍政說。
2014年,靈井鎮干部不斷動員霍軍政回鄉競選霍莊村黨支部書記。一句“是條漢子就回來帶著大家一起干”,讓霍軍政最終拋下在溫州打拼多年的生意,一頭扎進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事業中。
“霍莊社火道具制作能夠長盛不衰,關鍵在于守正創新。”霍軍政介紹,2012年前后,該村“飄進”了互聯網思維。在外地上學的本村青年開始試著開網店,沒想到“星星之火”變成“烽火燎原”?;ヂ摼W讓古老的社火道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談及電商帶來的變化,霍軍政深有感觸地說,按照傳統技藝制作出來的戲靴固然精美,但耗時較長,并不適合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因此,他率先引進機械設備用于戲靴制作。
“機械化時代的到來,并沒有讓傳統技藝失色?!被糗娬嬖V記者,目前,企業制作的戲靴,關鍵部分仍延續手工制作傳統工藝,并在原有技術上不斷進行優化?!昂诵牡臇|西絕對不能丟。”
霍莊村村民陳俊甫今年58歲,是公認的做舞龍的好手。記者見到陳俊甫時,他和妻子彭素敏正熟練地編扎龍頭?!皬淖铋_始的藤編紙蒙,到竹編布蒙,再到現在的鐵絲編燙金布蒙,隨著材料的升級,龍頭越做越漂亮?,F在,我又做了一款燈光舞龍,有3種亮度,都是按市場需求做的,因此賣得比較好。”陳俊甫說。
傳統與現代雙軌并行模式,讓霍莊社火道具在千帆競發的市場中站穩了腳跟。在創新驅動下,百年老手藝搭乘電商的快車,不斷煥發新活力:2016年至今,霍莊村連續7年榮獲全國“淘寶村”稱號;2022年,霍莊村社火道具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連續5年銷售額突破億元。
各種各樣的戲服。
“破圈”而立——“讓非遺變成真聽真看的視聽體驗”
霍莊村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全村90%的家庭購買了小汽車、蓋起了小洋樓,越來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到村里。
記者見到“00后”小伙兒霍云龍時,他正在嫻熟地給舞獅上顏色,提筆、描畫一氣呵成、流暢自然。談到熱愛與傳承,這名22歲的年輕人說:“我從小就看父輩制作這些東西,心里一直對傳統手藝很有感情。在家創業,一方面能照顧父母,另一方面能將社火道具制作技藝發揚光大!”
年輕人的加入,讓霍莊村傳統手藝后繼有人。“原來是小作坊,現在是定制生產;原來只賣到國內城市,現在遠銷海外?!痹陉惪「抑?,他的兒子陳陽正忙碌地敲著鍵盤,逐一回復買家提問,“在我們村,幾乎家家手藝都有年輕人接手傳承,戶戶都有年輕人熟悉電子商務?!?/span>
“90后”霍帥兵大學畢業后回鄉創業,除了生產戲服等傳統產品外,還將傳統工藝用于漢服生產。他說:“我們不僅有祖上傳下來的完備工藝,還有最新滿足市場需求的設計。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span>
如今,依托電商平臺,霍莊村社火和戲劇產品銷售前景越來越好,村民獲利越來越多。目前,許昌共有非遺代表性項目十大類655個,其中國家級項目3個、省級項目43個、市級項目181個。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非遺項目既讓當地人記住了鄉愁,又為高質量發展的“許昌實踐”注入了文化動能。
“電影《滿江紅》看了沒?‘搖滾戲劇’相當過癮吧!”在霍莊村社火戲劇產業基地,前來購置行頭的許昌市君君曲劇團團長高艷軍對記者說,“現在越來越多國風作品‘出圈’,反映了當前更加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在這樣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時代,我們有信心讓劇團再‘火’起來?!?/span>
栽下產業樹,燃起新火種。“我們正以‘五星’支部創建為契機,對社火、戲劇道具產業發展模式進行改造提升?!被糗娬f,他們正在籌建社火研發基地,挖掘社火文化內涵,實現社火、戲劇道具產業“老樹著新花”;同時,每年舉辦一次社火藝術文化節,打造社火、戲劇產品展覽、展演、參觀體驗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文旅小鎮。
“在文旅小鎮里,非遺技藝不再是抽象的傳統文化形象,而是與先鋒文化交融的活態藝術,是真聽真看的視聽體驗。”對于未來,霍軍政信心滿滿地說。
編輯:龔政明 杜鵬勃 校對:張文正
責編:賈同嶺 終審:任慧超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