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習近平
本報記者 呂超峰 石冠兵 姚偉濤 張輝 文/圖
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黃河科技集團信產公司服務器生產線上,質檢員只需1個按鍵動作,系統將自動進行精準報錯;
許昌智能繼電氣公司能源運維云平臺遠程獲取屋頂光伏電站的運行數據,實現智能巡檢、維護和智能監管……
這些智能化操作的背后,都離不開強大的算力支撐。而為他們提供算力的,是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繼深圳鵬城實驗室、武漢光谷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之后,全國第三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家基于全國產化、綠色節能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11月23日,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負責人李克窮說,截至目前,該中心注冊用戶超過500家,其中河南省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超過100家,聯合發布超過40個解決方案,孵化3個行業大模型及創業平臺,不僅用于服務許昌、河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還在向全國源源不斷地輸送著AI算力。
?“神機妙算”:每秒鐘可以執行10億億次浮點計算
人工智能的出現,悄然拉開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序幕。
特別是,今年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上線兩個月注冊用戶便破億,引發全球矚目。從產業發展角度看,ChatGPT的“火爆”,也將帶來大算力時代的開啟。
什么是算力?算力是計算機設備或計算/數據中心處理信息的能力,是計算機硬件和軟件配合共同執行某種計算需求的能力。進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新時代,算力與算法、算據構成人工智能的“三駕馬車”,并且缺一不可。
“算力是人工智能的‘底座’,我們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就是提供強大算力的地方。”李克窮介紹,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中原地區人工智能產業的重大算力基礎設施,也是中國算力網的重要節點之一,近期還入選了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籌建名單——全國僅16家,全省僅2家。
李克窮。
據李克窮介紹,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總規劃人工智能算力規模300P,目前一期已建設投用算力100P,“P”是人工智能的一個數量級別單位,1P代表1秒鐘可以執行1000萬億次的浮點運算,100P就代表1秒鐘可以執行10億億次的浮點運算,大約相當于5萬臺高性能電腦的算力。
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不僅計算速度快,而且建設速度同樣很快。“我們中心采取模塊化建設方式,從2021年4月進場施工,到2021年8月投運,僅用時4個月,創造了項目建設的‘許昌速度’。”李克窮說。
除了“速度快”外,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還實現了多個“首創”“領先”:
全國首個由企業投資建設、基于華為安全可控的AI算力中心;
領先的集群服務器配套設施,采用液冷替代風冷,采用鋰電池替代傳統鉛酸電池,自有光伏發電和儲能設備供應,是綠色、高效、節能的AI算力中心;
全棧國產化并做到領先水平,從芯片、存儲到操作系統、AI框架、模型等實現了全棧國產化,技術達到領先水平。
?算力賦能:為千行百業提供普惠算力
未來的世界是數字世界。面向未來,數字化轉型不是可選題,而是必選題。
算力的普惠是實現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而當前最大的挑戰是算力利用率低,以及算力使用門檻高。
“就像傳統的電廠一樣,企業沒必要為了生產而去單獨購買發電機建設電廠。同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也沒有必要花費大量資金去建設一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即便是建成了也不可能實現24小時高頻率使用。”李克窮說,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就像傳統的電廠一樣,為企業提供普惠算力,降低他們的開發、運營成本,達到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目的。
據李克窮介紹,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定位是新型基礎設施,把AI算力像水和電一樣,讓企業、百姓、科研機構都能用得上、用得起,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通過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我們不僅可以拉來一些新項目,還能促進許昌乃至全省的人工智能產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們可以從整個產業里面分成,再投入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他說。
在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我們也看到了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更看到了澎湃算力在各行各業轉型升級中的巨大價值——
在長葛市大周鎮,原來需要憑借老師傅幾十年經驗進行的廢舊金屬識別、分類,如今已經變成人工智能的視覺識別、光譜分析,對廢舊金屬進行快速識別、分揀、分類、定價;
孵化的AI反詐大模型,將原來工作人員逐個打開網站、頁面逐項測試的識別,變成人工智能快速高效的批量識別,識別率已經超過99%,這可以快速把詐騙網站和信息攔截到第一步,有效保障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工作中的科研人員。
“從應用場景上看,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經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全覆蓋。”李克窮說。其中,在第一產業上,他們與河南省遙感院合作,借助倉靈大模型開發智慧農田識別、分析等場景應用,與牧原合作開發畜牧養殖方向的大模型;在第二產業上,分別與黃河信產、許繼電氣等制造企業合作,打造工業質檢、電力巡檢等解決方案,針對大周再生金屬產業開發再生金屬AI識別、分類、定價系統,幫助制造業企業降本、增效,提高良品率;在第三產業上,與廣東醫科大學、中山醫科大學合作研發基于AI視覺識別的帕金森、阿爾茲海默癥等認知領域疾病早期篩查,與河南信大網御、成都無糖科技等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多種類型反詐大模型。
?未來愿景:打造中原區域的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萬物皆“數”。當前,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席卷之勢改變各行各業。作為賦能手段,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能夠引領產業轉型,孕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作為服務人們美好生活的工具,人工智能的應用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質,滿足人們消費升級需求。
設備維護。
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的初衷,正是服務于許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河南乃至中部地區的“智慧大腦”,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定位“立足許昌、服務河南、面向全國”,向千行百業提供普惠算力、行業應用創新孵化、產業聚合發展、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服務,為許昌產業轉型升級、智慧島建設、企業上云賦能提供強大算力支撐。
“我們著力構建‘一中心四平臺’的許昌模式,以昇騰人工智能生態創新中心為主體,提供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應用創新孵化平臺、產業聚合發展平臺和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平臺,以此打通‘政—產—學—研—用’的閉環,實現區域乃至全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的匯聚,進而打造中原區域的人工智能發展高地。”李克窮說。
據介紹,為打通“政—產—學—研—用”的閉環,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還為國產化AI人才培養、科研創新轉化等方面作了多項努力,如協辦數字經濟峰會、舉辦昇騰AI創新大賽等。同時,在吸引科研院所和高校方面,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更是不遺余力,向他們提供優惠的AI算力;許昌市投資集團還在中心所在的鯤鵬科創基地內投建科研樓、專家公寓樓、標準化廠房等基礎設施,提供辦公、科研、生產、衣食住行等一站式服務,吸引各類科研人員帶著項目、課題到許昌孵化、落地產業,促進許昌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許昌確定的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近年來,我市加速構建“633”現代工業體系,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等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規模突破900億元,節能環保產業、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分別入選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河南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30%,成為全省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集聚區之一。
編輯:楊儀 張鵬 校對:張良
責編:王輝 終審:劉俊民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