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河南新聞10月26日電 (劉鵬 楊宜方)位于豫西北、晉東南交界地帶的河南濟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源地。這座獨具魅力的工業旅游城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1+8”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唯一在全域規劃建設的城鄉一體化示范區。
作為歷史名城,濟源文化底蘊悠遠而厚重。在這里,有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有李白揮毫寫下《上陽臺貼》的典故,亦有“藥王”孫思邈晚年于王屋山行醫修道的印跡。同時,濟源是革命老區,紅色基因代代傳承。抗戰時期的“八路軍晉豫邊游擊支隊”在此成立,“河防堡壘”杜八聯創造的聯防戰成為聞名全國的四大民兵戰法之一……無數革命故事在濟源這片紅色熱土世代傳頌,成為激勵人們的強大精神力量。
圖為濟源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展覽的《上陽臺貼》。楊宜方 攝
因境內太行、王屋名山大川交相輝映,濟源亦是旅游勝地,黃河、沁河風光秀麗,王屋山入列中國古代九大名山,被尊為道家“天下第一洞天”;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形成了270多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和黃河三峽等壯麗奇觀;濟瀆廟是歷代帝王祭祀濟水的場所,被譽為“中原古建筑歷史博物館”。
從發展“五小工業”起步,歷經多年艱苦創業至今,濟源已逐步形成了以有色深加工、鋼鐵及裝備制造、現代化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鉛產量占全國的15.9%,礦產銀產量占全國的43.63%,是全國最大的綠色鉛鋅冶煉基地和白銀生產基地,擁有豫光、濟鋼、金利、萬洋、富士康、金馬等6家超百億企業,豫光連續多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4家企業進入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3家企業進入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5家企業進入河南企業100強。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于以工業為立市之基、強市之本的濟源,創新的關鍵作用不言而喻。作為全省唯一的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市,濟源始終牢固樹立“創新驅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提升產業鏈發展韌性,加快推動濟源豫西北創新高地和新材料強市建設。
據了解,去年,濟源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03%,居全省第3位;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居全省前列,重大新型研發機構數量居全省第一方陣;濟源市科學院、河南省科學院濟源先進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高端平臺掛牌運行;建設省級以上各類創新平臺107家、省中試基地1家、省產業研究院1家和省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建設市級以上各類創新平臺28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2.85億元。
圖為濟源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展覽的工業強區相關內容。楊宜方 攝
今年,濟源更是高位推動、精準發力,開展“十百千”企業培育提升行動。示范區領導直接包聯培育庫企業,與企業家建立面對面溝通機制,同時抽調精干人員,組建工作專班,進一步加快工業企業梯次培育,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全力打造工業發展新優勢。1至7月,濟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居全省第3位。
一項又一項的創新成果和數字,勾勒出濟源加速推進創新引領、科技賦能的堅實足跡,也彰顯出濟源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多年來,濟源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與主要人均指標位均居河南省前列,人均生產總值居河南省首位,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稱號。
當前,濟源正持續弘揚愚公移山精神,以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為主題,以創新引領、跨越發展為主線,以工業強市、旅游富民、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為發展路徑,加快建設創新型高品質現代化示范區的腳步。(完)
編輯:呂科 校對:肖濤
責編:楊偉峰 終審:劉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