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明節臨近,一年一度的祭掃又將進入高峰期。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隨著市民文明環保意識的提高,焚燒紙錢等傳統祭祀行為已大大減少,清明節祭祀活動更加環保、文明。
鮮花祭祀寄哀思
3月29日一大早,許昌玉皇嶺公墓入口處,前來祭祀親人的市民大多手捧鮮花走進公墓。
許昌玉皇嶺公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倡導市民網上祭祀、鮮花祭祀、植樹緬懷、清掃墓碑、誦讀祭文、開家庭追思會等文明、健康、安全的祭祖方式寄托哀思,將祭拜逝者的傳統習俗以更加綠色健康、低碳文明的方式表達,促進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思親念故,心祭重于形式。”市民王云說,母親生前就喜歡鮮花綠草,近兩年家人來祭掃時,都是帶著鮮花來,表達追思的同時也能讓這里的環境更清潔美麗。
同時,清明節期間,出行祭祀的人員和車輛較為集中。為減輕祭祀期間交通壓力,許昌玉皇嶺墓園分別在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毓秀路農貿市場、市交通醫院附近開設了免費服務車輛乘車地點,為祭掃群眾提供免費乘車。
緬懷英烈汲取力量
“我們是一家人·與烈士認親”活動、現場祭掃、網上祭掃、代為祭掃……清明節臨近,許昌烈士陵園發布“2024·清明祭英烈”活動公告,開展多種形式的祭掃活動,切實滿足烈士親屬和社會各界開展祭掃活動、緬懷革命英烈的需求。
為全面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大力營造崇尚英烈、緬懷英烈、捍衛英烈、關愛烈屬的社會氛圍,充分發揮烈士紀念設施褒揚先烈、教育后人、服務社會的紅色主陣地作用,許昌烈士陵園開展了“我們是一家人·與烈士認親”活動。
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大中小學校可同烈士陵園結對共建,與園內安葬的無名烈士、長期無親屬祭掃的烈士以及親屬在外地的烈士認親,在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進行常態化祭掃,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連日來,不少企事業單位、團體的工作人員來到許昌烈士陵園,向烈士敬獻了花籃,重溫入黨誓詞,緬懷先烈豐功偉績,繼承發揚革命傳統。
文明祭祀傳新風
網上祭掃、鮮花祭掃等新的祭掃形式,雖然形式不同,但其中對親人的緬懷之情不變,根植于心的文化基因不變。
日前,市民政局向市民發出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倡導文明祭掃,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在全市營造文明、環保、節儉、安全的良好祭掃氛圍。
倡議書中倡導市民文明祭掃,不在城市街道、河湖水系沿岸、公共綠化帶、居民小區等場所焚燒紙錢、燃放鞭炮。這些移風易俗的理念,也得到了市民認同。
隨著市民文明素質和安全素質的提高,很多人都開始選擇敬獻鮮花、栽種綠植等方式寄托哀思、禮敬故人,營造了良好的文明祭祀氛圍。
“祭掃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意。”市民劉先生說,用鮮花代替紙錢等傳統祭品,既美觀又能響應文明祭掃、綠色祭掃的倡導。
古人解釋清明為“清爽明凈之時”,而文明祭祀可以更好地回歸氣清景明,讓祭掃多一分莊重,讓空氣多一分清爽。
編輯:王蟬 劉靖雯 校對:王嬋
責編:賈同嶺 終審:劉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