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建安區靈井鎮靈北社區,大型收割機正在田間收割小麥。本報記者 喬利峰 攝
核心提示
布谷聲聲里,大地麥黃時。又是一年麥收時,廣袤田野麥浪滾滾,金色海洋風中蕩漾。隨風搖曳的麥穗化作飽滿的金谷,空氣中豐收的味道日濃一日。
俗話說:“蠶老一時,麥熟一晌?!边B日來,我市各鄉鎮抓住農時,相繼啟動麥收工作。一臺臺聯合收割機開進田間,一掛掛盛裝麥粒的車輛等候地頭,鄉親們臉上漾起豐收的喜悅。
開鐮
聯合收割機在麥田里穿梭
“一路辛苦,歡迎到咱家收麥!”5月22日,在許平南高速公路許昌站,來自安徽、江蘇等地的聯合收割機陸續抵達。許昌交警熱心地為農機手們送上礦泉水、方便面等慰問品,并為他們駕駛的車輛系上紅絲帶,貼上反光條。
隨著聯合收割機的陸續抵達,我市“三夏”麥收也拉開了帷幕。
近期天氣晴熱,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5月21日,襄城縣湛北鎮侯樓社區1400多畝小麥喜開“第一鐮”。聯合收割機在麥田里來回穿梭,將一束束金黃色的麥穗脫殼入倉,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據了解,湛北鎮地處淺山區,小麥成熟要稍早于襄城縣其他鄉鎮。多年來,襄城縣麥收“會戰”總是在這里開鐮。
“今年小麥長勢喜人,預計畝產能超過500公斤,豐收在望?!毕宄强h湛北鎮侯樓社區小麥種植大戶李宏召高興地說。
伴隨著隆隆的馬達聲,一片片小麥被整齊地收割,一袋袋麥粒被運回曬場。
每年夏收時節,長葛市后河鎮陘山、山孔、榆林等村莊由于海拔較高,土地比較干旱,小麥總是最先成熟,最早收割。
5月24日,3臺紅色收割機來到陘山腳下,長葛市夏收大幕拉開。一臺臺聯合收割機在金黃色的麥田里穿梭,爭分奪秒地幫助農戶收割小麥,田間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目前,我市小麥已開鐮,截至5月26日16時,全市348萬畝小麥已收割6.3萬畝,占應收面積的1.81%。
全市現有聯合收割機6800臺,農機部門又從駐馬店、南陽等地協議引進輪式收割機1000臺、履帶式收割機1000臺,并與安陽市農機部門建立機收互助合作機制,與河北邯鄲農機部門開展烘干能力合作,能夠保證搶收、搶烘用機需求。
市農機發展中心科學擬制、印發各類方案、預案,統籌小麥跨區機收、應急機收服務、濕糧烘干作業、機收減損和安全生產等工作,與中石化、中石油合作,設立118座“三夏”農機保供加油站,確保足量優惠供應農機用油。
科技
麥田里的智能“農機秀”
“三夏”時節,多種智能農機齊聚許昌麥田,上演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走秀”。
防病、防蟲、防干熱風,一架架無人機飛行在金黃色的麥田上空。發展農業,三分靠種,七分靠管,而管的出路在科技。從農人背著藥桶呲呲打藥的場景,到四藥同配、無人機飛防,全域開展“一噴三防”、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近年來,高科技為小麥田間管理注入了新動能。
連日來,建安區建洲植保合作社農機手劉超凡,堅持來到田間地頭開展“一噴三防”。他給無人機裝上藥物,然后操作無人機飛向田間作業,10分鐘就能完成對10畝小麥的“一噴三防”。
像建安區一樣,東城區為全面提升小麥病蟲害科學防治水平,也組織實施了全域無人機統防統治。
目前,東城區已陸續組織植保無人機20多架,免費對小麥農田開展“一噴三防”作業。僅3天時間,該區3.8萬畝小麥已飛防一遍。該區通過混合噴施葉面肥和病蟲害防治藥劑,有效預防條銹病、赤霉病等病蟲害發生,全力保障夏糧穩產增收。
在市區一農機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忙著為14臺聯合收割機安裝智慧農機終端,幫助它們與許昌市智慧農機系統中心實現互聯互通,賦予它們定位、導航、呼叫聯動、計產測畝等多項功能。
信息化賦能,讓傳統農機變得“智能”起來。各式各樣的現代化農機裝備,與無人駕駛、智能系統的技術應用,正加快讓“會種田”變成“慧種田”,也使“汗水農業”蝶變為“智慧農業”。
保障
全力繪就夏收好“豐”景
為保障農機順利作業,我市竭盡全力提供“胖東來式”貼心服務,讓外地的農機手們“來到許昌就像到了家”!
全市設立12個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服務來許作業的外地農機手,保障我市麥收用機需求。市農機中心不間斷督導農機生產進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全天候監測、指導和組織“三夏”農機生產,動態跟蹤麥收進度。
襄城縣采取網格化管理,按照班子成員包村、機關干部包組、村組干部包地塊的原則,把行政村劃分為網格,壓實網格長的責任,及時發布信息,有序開展搶收搶種工作,確保顆粒歸倉。
為提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襄城縣湛北鎮分別在后聶村、尚莊村、周莊村設立3個秸稈收儲點,部分秸稈作為飼料直接銷售給本地養牛場,部分秸稈銷往漯河市一家發電廠制成燃燒顆粒,部分銷往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用作養殖飼料。預計2024年湛北鎮將有1000萬噸農作物秸稈實現綜合利用。
長葛市24座夏收專供加油站24小時待命,為農機手提供最便捷的加油服務。中石油專供加油站還推出了多項優惠措施:前來加油的收割機在機掛牌價基礎上享受3%的優惠和潤滑油大類商品8.5折優惠……此外,中石油組織了送油小分隊,對于位置偏遠的作業現場,一個電話即可送油到地頭。
我市成立了“三夏”生產工作專班,下設信息宣傳、進度調度、溝通對接、技術指導、農資市場規范、后勤保障6個小組,全力服務“三夏”生產。此外,市交通運輸局做好跨區機收運輸服務保障,全域高速公路收費站、服務區已設置農機運輸“綠色通道”16處、“三夏”便民服務臺23處、專用停車區7處,并為停車休息的司乘人員準備了“愛心大禮包”。
編輯:趙欣 張鵬 校對:趙欣
責編:賈同嶺 終審:劉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