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口袋公園”美景如畫
核心提示
立冬時節,人們漫步在中央公園,湖水靜靜流淌著,枯黃的荷葉漂浮在清凌凌的水面上,各種彩葉植物紛紛“登場”,一幅幸福、和諧的圖畫形成了。
貴妃苑內,銀杏樹宛如穿上了一件漂亮的金衣裳,成片的銀杏林搭配著游園里的其他景觀,美不勝收。
如今的許昌,園林如畫,不光訴說著一座城市的詩意,而且折射出城市有機更新的步伐。
我市今冬明春城區綠化工作已超前謀劃布局,趁植綠黃金時節,中心城區投資概算5512萬元,實施園林綠化項目七大類62項,將新增綠化面積977.56畝、立體綠化9公里。
生態之美厚積發展之勢,美了蓮城大地,成就了“詩和遠方”。
新方式
市民游客打開浪漫“盲盒”
11月10日,恰逢周末,天氣晴好,中央公園迎來了很多市民和游客,其中有不少人還拿著塑料袋,將各色落葉“收入囊中”。
如今,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在社交平臺的助力下,“撿秋”成為不少人進行戶外體驗的一種新方式。與“City walk”等城市運動相似,“撿秋”也是人們自發探索的休閑途徑。
一片落葉、一捧桂花都是許昌人“撿秋”特有的浪漫。
在中央公園,記者碰到了帶著孩子撿拾落葉的陳紅,他們專門撿桂花,用紙巾包好帶回家。
“除了帶孩子到戶外活動之外,‘撿秋’還有寓教于樂的作用。”陳紅說,她連續兩周帶孩子到中央公園“撿秋”,都是為了教孩子做手工。
“我們撿了很多漂亮的落葉,有紅色的、褐色的、黃色的……要把這些落葉做成書簽。”市民劉建華一邊說,一邊給記者演示如何用樹葉制作書簽。
許昌的園林景觀美如畫,吸引了眾多市民走出家門賞景。而“撿秋”的過程就像一趟“開盲盒”之旅,充滿了驚喜和不期而遇的收獲。
中央公園有200多種園林植物,是“撿秋”的熱門地點,只要你耐心尋找,總能找到一片讓你心動的落葉。園內種植的美國紅楓將以燦爛如火的紅葉,呈現給廣大市民和游客不同于其他季節的“楓景”。
此外,市區不少道路、游園都栽種有紅楓、烏桕、碧桃、銀杏等樹木,可以讓人們撿到很多好看的葉子。
新景色
“口袋公園”扮靚精致城市
園林是無聲的詩,是立體的畫。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園林,詩意在心中流淌,愜意生趣,寧靜而悠然。
如今,我們行走在大街小巷,可以發現許昌對公園綠地、道路綠地等進行全面提質,通過綠道改造、加強旅游景點之間慢行系統的連接,讓游客在游覽的同時走得進、坐得下,感受許昌這座“有溫度的城市”。
“許昌的很多細節讓人感動。你看,這座亭子就很好,沿河而建,人們在這里不光能欣賞護城河風光,而且能小憩。”11月10日,剛從曹魏古城游覽出來的山東游客付先生說。
近年來,許昌充分利用城市碎片空間,將綠化的“大手筆”和“微景觀”融合,把城市里不起眼的“邊角料”變成具有景觀賞玩、游憩服務、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態空間,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園”。
記者從市園林綠化中心了解到,今年中心城區投入資金2434萬元,提升改造“口袋公園”42個,增設健身步道15條、兒童活動區12處。
如今,行走在市區街頭,各處小游園皆是抬頭見綠、移步換景,綠美、舒適的氣息撲面而來。
添新綠
持續開展園林項目建設
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既是“加分項”,又是“民心牌”。
綠色,是實現城鄉建設高水平的底色。綠意悄悄滲透到城市邊邊角角的背后,是許昌市委、市政府立足補短板、育亮點、創特色,在綠色發展之路上開啟的一場“美麗風暴”。
市城管局高度重視園林綠化工作,堅持以“公園城市”建設為目標,成立工作專班,科學制定方案,細化任務臺賬,建立健全網格管理、市區聯動、觀摩考評等機制,確保各項園林綠化工作落地、落實。
為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園林綠化品質,市城管局印發《許昌市2025年中心城區園林綠化項目實施方案》,敲定了2025年中心城區園林綠化項目,將新增綠化面積977.56畝、立體綠化9公里,投資概算5512萬元。
根據該方案,2025年中心城區計劃實施園林綠化項目將圍繞公園游園、道路景觀提升、退綠復綠、立體綠化、補植補栽、行道樹整形修剪、古樹名木保護七大類62項建設內容,加快工程立項、預算編制、財政評審、招投標等前期工作,確保2024年12月底前完成項目所有前期工作,明年年初掀起項目建設高潮,2025年3月底前項目建設大頭落地。
為了讓園林景觀更具觀賞性,我市園林部門近期共修剪喬木9318株、灌木1.5萬株,補植補栽喬灌木425棵、地被植物1550平方米,有效消除了綠地缺株斷檔、黃土裸露的問題。
下一步,市城管局將緊緊圍繞我市“公園城市”建設目標,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園林綠化質量,厚植生態優勢,努力為群眾打造更高質量的綠色空間。
【記者手記】
從“賞綠”到“享綠”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自然風貌,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發展路徑。多年來,許昌不斷拓展綠色空間,城市綠色生態網絡更加完善,百姓生活空間更加舒適、美好。
“推窗即見綠,轉角遇花園”的場景,正是眾多市民所期待的。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美好生活逐漸有了新的期許,這也對城市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來的“公園城市”,可能是“湖闊數千里,湖光搖碧山”,也可能是“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
“公園城市”的面貌或許千姿百態,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追求始終如一。
編輯:趙欣 劉靖雯 校對:王嬋
責編:王 嬋 終審:劉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