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處理車間內,工人正在對設備進行日常監測。
核心提示
在許昌,提起餐廚垃圾變廢為寶,大家都不陌生。每天,我們都能在街頭巷尾看到一輛挺著“大肚子”的藍色餐廚垃圾收運車穿行而來。
2025年1月1日起,《許昌市餐廚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明確了餐廚垃圾產生者、收運單位、處置單位的義務,力求做到餐廚垃圾從產生、投放、收集、運輸直至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全覆蓋、無死角。
那么,《條例》的出臺,都有哪些群眾關注的內容,對我市餐廚垃圾的處理又有什么積極作用?12月6日,記者走訪了我市環衛部門及餐廚垃圾處理企業的工作人員,聽聽他們如何“解讀”《條例》。
現狀:年處理餐廚垃圾4萬余噸
對于市民來說,最關注的就是剩菜剩飯處理難及地溝油問題。《條例》明確提出,餐廚垃圾產生者不得隨意傾倒餐廚垃圾,應當將餐廚垃圾交由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理企業進行處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依法查處以餐廚垃圾為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
當日上午,在市區勞動路上,一輛藍色的餐廚垃圾收運車如約而來。司機從車上下來走進一家飯店,熟練地把垃圾桶推到車前,不一會兒兩桶餐廚垃圾就被“吞”進“車肚”里。一車垃圾收滿后,司機駕駛著收運車回到廠區傾倒車間。他輕按按鈕,餐廚垃圾便隨著輸送帶進入處理車間,進行資源化處理。
據了解,許昌歐綠保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占地2.3萬平方米,采用“預處理+厭氧發酵+沼氣利用+沼渣沼液利用”的國際先進工藝,將剩菜剩飯等餐廚垃圾經過分離、加熱、分解等處理。
市城管局環衛處副主任李金洋告訴記者,中心城區實行餐廚垃圾集中免費上門收集服務,每天收運餐廚垃圾約100噸,年處理餐廚垃圾4萬余噸。
職責:共同“管”好餐廚垃圾
餐廚垃圾從產生,到收運、處理的全過程中,相關部門及餐廚垃圾處理企業如何做才“管”住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條例》給出了清晰的答案:《條例》規定,餐廚垃圾管理應當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構建單獨投放、統一收運、集中處理、屬地管理的餐廚垃圾管理體系;市人民政府加強對餐廚垃圾管理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將餐廚垃圾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餐廚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餐廚垃圾管理信息共享和執法聯動工作機制,統籌推進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和運行體系建設,研究處理餐廚垃圾管理中的重大事項。
監管:以下行為要受處罰
違反《條例》規定,該如何處罰?
餐廚垃圾或被混入生活垃圾處理,或被隨意傾倒入下水管網,或被私人收集用來直接喂養畜禽等,危及食品安全,污染生態環境。《條例》對這些突出的違法行為,作了具體的禁止性規定。
《條例》規定,未取得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相應許可和經營權的單位和個人,擅自從事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理活動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餐廚垃圾產生者和收集、運輸、處理企業未落實臺賬和聯單管理有關要求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餐廚垃圾產生者未單獨收集、密閉存放餐廚垃圾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單位處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編輯 賈同嶺 常燁 校對 李翊颯
責編 王嬋 終審 劉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