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隊員與商戶親切交談。
核心提示
“將管理、執法和服務有機結合,用行動詮釋城市管理法度和溫度,實現了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服務,從末端執法到源頭治理的轉變……”
這是住建部在江西省贛州市召開深化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推進會上,許昌作典型發言。
那么,許昌城管為何能在全國會議上作典型發言?讓我們通過一組組數據,來詮釋許昌城管是如何“出圈兒”的。
拓寬服務
塑造管理亮點
許昌市區規劃設置農副產品便民疏導點100個、夜市點63個,引導商戶有序經營,先后打造了曹魏古城、春秋廣場等10余個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城市夜間經濟場景……
看到這組數據,你是否被許昌濃郁的煙火氣“暖”到了。
3月4日,夜幕降臨,盡管空氣中還裹著絲絲寒意,但春秋廣場依舊熱鬧非凡,各類攤位有序擺放,叫賣聲、討價聲交織在一起。
“哥,今天生意不錯,記得走時把垃圾放在指定位置。”不時,你還會看到魏都區城管局的城管隊員穿梭其中,維持著有序、繁華的市容秩序。
這樣熱氣騰騰、煙火氣十足的場面,正是我市城管部門通過“科學管理”“溫情服務”,在“放開”和“有序”之間找到平衡點的鮮活例證。
我市城管部門疏堵結合,按照“五統一、六不準、三嚴禁、一規范”管理標準,通過設置便民服務點、主動開放城管服務崗亭等便民措施,拉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距離,助推城市管理工作。
許昌城管還為風餐露宿的修車、修鞋、修鎖老匠人專門劃定三修點、社區修配點,為攤主統一制作、免費發放圍擋和遮陽傘,使其成為就業“崗點”、便民“網點”和管理“亮點”。
門前三包
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你看,這商戶門前變整潔了,出門逛街方便多了!”3月5日,在市區建設路上,大家紛紛為“門前三包”責任制點贊。
如今,行走在市區建安大道、建設路等路段,可以看到臨街商戶大多掛上了“門前三包”責任牌,商鋪周邊環境干凈,車輛停放有序。
“門前三包”責任制是臨路(街)范圍內的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農貿市場、建筑施工單位及居民小區等在責任區域內,對市容環境衛生進行管理和維護,實行包環境衛生、包市容秩序和包綠化美化的制度。
我市城管部門大力推行“門前三包、政商共建”活動,試點涵蓋23條道路、2098家商戶,輻射帶動中心城區全覆蓋,引導轄區廣大商戶、居民主動參與到城市管理中,共創整潔有序的城市環境,共享地方發展新成果,持續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
此外,我市還組建商戶聯盟,持續開展“商戶聯戶自我管理”“小手拉大手”“市民體驗日”等活動,著力構建“全民參與、多元協同、多方共治”的城市治理模式。
專項治理
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提起專項整治,大家并不陌生。不管是背街小巷的專項整治,還是季節性專項整治,都為許昌帶來了整潔有序的市容環境。
許昌城管以“微手術”祛除“老頑疾”,堅持問題導向,相繼開展景點(商超)周邊環境整治、公廁環境、占道經營、亮化照明設施等13項城市管理專項整治行動,解決熱點難點問題23000余處,以整治促規范,以規范促長效。
同時,我市城管部門堅持提前介入、源頭管控,向行政相對人發放便民服務卡、風險提示卡等13000余份,讓執法對象及時避免違法風險。推行包容審慎柔性執法,對弱勢群體實行“首違不罰”“先禮后兵”的柔性執法方式,實現維護法律尊嚴和保障民生相統一。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種導向、一張名片。我市城管部門還重點發掘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一線典型,培樹黨員群眾信服、帶動作用明顯的先進榜樣,涌現出了市民信賴的“文博中隊”“海洋中隊”等基層標桿單位。
許昌城管用“工匠精神”“繡花功夫”精管細治,將管理、執法和服務有機結合,用行動詮釋城市管理法度和溫度,不斷刷新城市“顏值”,讓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管理帶來的環境變化,真切體會到舒適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編輯:王嬋 張鵬 校對:常燁
責編:李炎 終審:劉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