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國昌
日前,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卞路口鎮肖門行政村簽約醫生陳丹來到貧困村民肖志山家中,告訴他一個好消息:他6歲的女兒肖朵朵可以申請免費的人工耳蝸。這是肖朵朵受益于該縣醫保扶貧“三級四檔”工作機制后,近一個月內收到的第二個“驚喜”。
今年3月,肖志山帶朵朵到河南省人民醫院治療經年未愈的雙側神經性耳聾,總共花費2.7萬元,通過基本醫保報銷了1萬多元。肖門村簽約醫生陳丹得知情況后來到肖家了解情況,將朵朵列入“慢性病人門診待遇未落實檔案”,幫助朵朵申請醫療救助,報銷個人支付費用的70%共計1萬多元,這對于經濟拮據的肖家無疑是雪中送炭。肖志山高興地說:“多虧村里把俺家的醫保信息列入檔案,不然俺壓根不知道還能領這筆錢,還能申請人工耳蝸。”
像肖朵朵一樣,周口市越來越多的貧困人口受益于醫保扶貧“三級四檔”工作機制,此項機制在為周口脫貧攻堅戰兜住底線、織密保障網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周口市醫保局大力推進醫保扶貧落實落地,但是有些問題依然很突出,數次整治,仍然難以杜絕,主要集中在門診慢性病管理和醫保政策知曉方面,不能完全做到“應保盡保、應報盡報、應知盡知”。為突破醫保扶貧瓶頸,周口醫保部門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三級四檔”工作機制,醫保扶貧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新路子。
“三級”指村、鄉、縣三級,“四檔”為未參保人員檔案、慢性病人員門診待遇未落實檔案、住院醫保待遇落實告知檔案、醫保政策宣傳檔案。建立“三級四檔”時主要采取大數據比對和實地核實的辦法,首先利用大數據對貧困人口參保、門診慢性病使用、住院待遇享受進行數據比對,篩選出貧困人口未參保人員信息和住院待遇信息等。在此基礎上,充分發動鄉鎮衛生院、村醫開展逐人逐戶一對一、面對面走訪排查,通過走訪排查,建立村、鄉、縣三級自下而上的四類檔案。
在“未參保人員檔案”方面,針對應保未保的,查找未參保原因,協調多方力量,因人施策,確保應保盡保;針對服兵役、外地參保等原因未參保的,取好佐證材料整理歸檔,逐人銷號。在“慢性病人門診待遇未落實檔案”方面,做到一“清”,不該享受政策的,一律取消資格;二“教”,年齡大或其他原因不懂政策的,上門教會;三“幫”,因身體原因等不能購藥的,想辦法幫助其享受政策。在“住院醫保待遇落實告知檔案”方面,做到全告知、全落實,上門講解住院待遇享受情況,特別是對“非一站式”報補的,幫助辦理補充保險和醫療救助。在“醫保政策宣傳檔案”方面,強調宣傳精準性、實用性,貧困人員需要什么就講什么,因人因事宣傳政策知識,答疑解惑辦實事;同時統一張貼醫保扶貧政策告知牌、統一錄制U盤用大喇叭播放、統一張貼醫保政策公告、統一制度上墻等。
醫保扶貧工作實踐中,“三級四檔”制度靶向精準,成效顯著。“三級四檔”工作機制實施較早的沈丘縣,建檔促改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縣576個行政村檔案已全部建立,鄉、縣檔案正在建立匯總中。全縣共建立“未參保人員檔案”1106份,新增參保人員127人;建立“慢性病人門診待遇未落實檔案”6785份,取消不合規待遇765人,幫助用藥、教會使用5409人;建立“住院醫保待遇落實告知檔案”4209份,幫助636人辦理了補充保險和醫療救助事項;建立“醫保政策宣傳檔案”5091份,為近萬人答疑解惑。
“三級四檔”工作機制得到了群眾的廣泛響應與認可。沈丘縣李老莊鄉衛生院院長盧凌云說,城鄉居民醫保現在每人每年要繳250元,比之前增加了不少,一些貧困家庭產生畏難情緒,繳費意向不強。“三級四檔”工作機制運行后,許多村民感受到新醫保的價值所在,認識到參保后能夠享受“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保險”四位一體的醫療保障,報銷比例最高在90%以上,且報銷程序更簡易,還能異地報銷,他們的參保意愿明顯提升,許多村莊實現了100%參保。
“下一步,我們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三級四檔’工作機制,把醫保扶貧的惠政送到千家萬戶。”周口巿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閆天杰說,“以此為抓手,把醫保扶貧的各項工作落細、落地、落實,向‘應保盡保、應報盡報、應知盡知、應改盡改’工作目標再靠近,努力兌現‘不讓一個困難家庭因病致貧返貧’的承諾。”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5日 10版)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