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法治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胡建霞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黃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自古以來,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于世,水患頻發,給其流域民眾帶來了深重災難。黃河寧,天下平。實現母親河歲歲安瀾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夙愿。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開發里程碑式的特大型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將夢想變成現實,小浪底人進行了哪些恢弘探索與實踐?書寫了怎樣蕩氣回腸的治黃篇章?9月15日,“‘中國夢?黃河情’”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實地探尋“憂患河”變身“幸福河”的秘密,見證母親河的壯美安瀾。
小浪底水利樞紐
站在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濟源市邊界,160m高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大壩遠望,驚訝地發現作為黃河中的一段水域,水面卻清澈如鏡,兩岸綠樹成蔭,河面相對開闊,從高處看像極了浙江千島湖。據介紹,黃河水在小浪底被大壩攔截后,攜帶的泥沙會自然沉降,因此形成了長達一百多公里的清澈水面。小浪底樞紐工程是黃河中下游最大的調節水源,也是古老黃河上跳動著的一顆年輕而又強大的心臟。
“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是1952年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時發出的偉大號召。鼓舞著小浪底人數十年艱苦奮斗,改變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局面。1953年,黃河水利委員會進駐小浪底壩址開展勘探和測量。 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樞紐開始前期工程建設;趕工截流、并網發電、移民動遷……2001年底主體工程全面完工,2009年4月,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黃河中下游人民期盼已久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
據介紹,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治理開發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是目前黃河中下游唯一能進行水沙綜合調節運用的水利樞紐,控制黃河流域總面積的92.3%,來水量的90%和來沙量的近100%。因而,調節水、沙關系成為治理黃河的關鍵要素。
“按照原設計,2020年小浪底水庫攔沙庫容75.5億立方米將全部淤滿。按照‘一高一低’的治河理念及上游環保、植被的修復下,入庫的泥沙大量減少。今年小浪底水庫泥沙淤積量僅為31.46億立方米,占設計攔沙庫容的42%,大大延長了小浪底水庫的使用壽命。”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工程師張建生介紹。
張建生告訴記者,“一高一低”即利用黃河上游水庫攔洪削峰,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盡力多攔蓄洪水,維持水庫高水位運行;中游小浪底水庫承上啟下,降低水位運行,留出足夠防洪庫容,確保防洪安全。近年來, 按照“一高一低”的水庫調度模式,今年汛期黃河小浪底水庫排沙量超過3.3億噸,近3年排沙出庫已達13億噸。
據悉,小浪底是黃河干流三門峽水利樞紐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可使黃河下游的防洪能力由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當洪峰迭起,威脅人類安全時,小浪底落下閘門,削峰蓄洪,于是波小浪低,大河安瀾。當流域大旱,河道面臨斷流時,小浪底輕舒羽翼,提閘放水,于是千里河床歡聲四溢,河流生命再起高潮。
講解員通過模型向媒體記者介紹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小浪底水利樞紐以其復雜的地質條件、巨大的建設規模和嚴格的運用要求被稱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工程之一。小浪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廳工作人員介紹,它所采用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十分復雜;工程量大,施工強度高;合同管理占據突出位置,但合同管理的市場環境并未形成;移民安置帶來諸多困難,小浪底工程移民動遷人口20萬,以大農業安置為主,走整建制搬遷開發性移民的道路,移民工作標準高,政策性強,矛盾多,按工程進度要求完成各階段移民安置任務的困難很大。
當年愚公移山處,大壩巍巍挽狂瀾。曾經武王會盟地,滔滔大河起浪歡。一年一度的調水調沙期間,黃河激流從壩上的洞群噴涌而出,呈現出“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盛景,每年都吸引著眾多游客觀瀑小浪底,親近母親河。防洪、防凌、減淤、供水、灌溉、發電、生態修復、旅游勝景,小浪底工程發揮著最大的綜合效益,為維系黃河健康生命,保障黃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作出了重大貢獻。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