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新編現代豫劇《石榴花開》劇照
大型新編現代豫劇《石榴花開》劇照
曲劇《百花谷》劇照
曲劇《百花谷》劇照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
一曲曲唱段膾炙人口,一場場劇目編排精巧。
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許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許昌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承辦的河南省第十六屆戲劇展演正在火熱進行中,本次展演共66臺劇目參加,涉及12種藝術門類,從11月14日至12月27日分別在許昌進行現場展演。所有演出票價均為10元一張,讓人民群眾共享藝術成果。
本屆戲劇展演有哪些亮點?許昌戲曲藝術工作者帶來了哪些精彩的劇目?本期《人文許昌》邀您共同品嘗“戲曲盛宴”!
好戲接連上演 戲迷過足戲癮
11月14日晚,許都大劇院內燈火通明,伴隨著《石榴花開》激昂的音樂和優美的唱腔,為期一個多月的河南省第十六屆戲劇展演拉開帷幕。
“咱中原兒女的家國情懷太感人了……”看完《石榴花開》,70多歲的老戲迷胡建民熱淚盈眶,連連感嘆:“這部戲劇寫得好、演得好、故事好!”
大型新編現代豫劇《石榴花開》根據葛中山《年年歲歲石榴紅》改編而成,該劇取材于鄢陵縣一位偉大母親的真實故事,是一部記錄、展現、歌頌中原千千萬萬母親送兒上戰場、保家衛國,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拋頭顱、灑熱血的紅色題材文藝作品。
劇中,一位偉大的母親——麥花嬸將兩個兒子送上戰場,并種下兩棵石榴樹寄托思兒之情。麥花嬸年年看石榴樹開花,結果卻等來了兒子雙雙犧牲的噩耗。她化悲痛為力量,積極擁軍,支援前線,服務戰士。其實,大兒子并未犧牲,因執行特殊任務,無法與母親聯系。該劇展現了一幅宏大的民族發展歷史畫卷。
《石榴花開》是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中心繼豫劇《清水灣》《灞陵橋》、曲劇《好兒媳》《百花谷》、越調《丑娘》之后創排的又一部精品力作,集結了許昌市戲劇創作的一線力量——由著名劇作家齊飛、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任宏恩擔任藝術顧問,王曉思擔任編劇、黃力楊執導、湯其河作曲,《石榴花開》主創團隊大多由許昌本土人才擔任,體現了近年來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的豐碩成果。
許昌素有“戲曲之鄉”的美譽。此次展演,除了《石榴花開》之外,許昌還有哪些劇目登上舞臺?
11月16日晚,曲劇《百花谷》在許都大劇院演出,12月1日晚豫劇《金色芳華》、12月2日晚越調《掘地見母》、12月3日晚豫劇《彩禮情緣》分別在禹州市、襄城縣、鄢陵縣等地演出。12月13日,豫劇《桃花庵》在許都大劇院演出。
豐富多彩的劇目,精彩絕倫的演出效果,彰顯出“戲曲之鄉”許昌良好的戲曲氛圍和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也讓廣大戲迷過足了戲癮。
精品力作迭出 講好許昌故事
為時代抒情,為人民放歌。我市廣大藝術工作者深入挖掘許昌歷史文化資源,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不斷汲取養分,創作出大量藝術精品。
11月16日晚,河南省第十六屆戲劇展演參演劇目——曲劇《百花谷》在許都大劇院精彩亮相,這是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中心繼豫劇《石榴花開》之后第二個參演劇目。
《百花谷》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百花谷”的小山村,雖景色秀麗,但交通閉塞,村民生活貧困。為建設美麗鄉村,村黨支部書記侯國恩和駐村第一書記趙秀英積極協調資金,著力規劃發展生態旅游。該劇以基層優秀共產黨員為原型,謳歌基層干部帶領大家凝心聚力,在鄉村振興中所展現出的時代力量,激發人們勇創業績、共同邁進新時代的自信和熱情。
《百花谷》于2018年創排,是一部特色鮮明、創意新穎的原創戲劇,也是一部“講好許昌故事”,接地氣、聚人氣的優秀劇目。
12月1日晚,由禹州市豫劇團創作演出的現代豫劇《金色芳華》在禹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演播廳精彩亮相,河南省第十六屆戲劇展演縣區級院團組由此拉開帷幕。
《金色芳華》以農村基層教育為切入點,根據禹州觀音堂村小學校長王變變為原型創作,生動展現了一名普通教師扎根山區、躬耕教壇的感人歷程。《金色芳華》以戲曲藝術的形式,深情講述了王變變如何憑借一根粉筆,書寫春秋歲月,嘔心瀝血地培育山區的孩子們。王變變克服重重困難,傾注全部心血,把一所普通的學校辦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小學,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王變變先后榮獲“禹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出彩許昌青年”“許昌市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成了教育界的杰出代表。
《掘地見母》講述了春秋時期發生在襄城縣的一段歷史故事,展現了中華民族血濃于水的孝道親情;豫劇《彩禮情緣》緊密結合農村當前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價值觀;豫劇《桃花庵》是傳統經典之作,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許昌戲曲表演團體參加本屆戲劇展演的劇目,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現代創新精神,既表達了許昌作為漢魏故都的文化自信,也展現了新時代文藝的蓬勃力量!
借助展演平臺 展示戲劇魅力
河南省第十六屆戲劇展演經各地、各單位推薦,共66臺劇目參加,展演劇目數量再創新高。來自河南全省的藝術表演團體,陸續帶來涵蓋豫劇、曲劇、越調、京劇、蒲劇、懷梆、道情戲、花鼓戲等戲曲以及話劇、舞劇、兒童劇、木偶劇等12種藝術門類的精彩劇目,一場場精彩的演出,展示了河南戲劇的勃勃生機及豪邁豁達之音。
參加本屆展演的劇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譜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抒發新時代之聲,劇目對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挖掘深刻、闡釋精彩。其中,既有豫劇《張良》《杜甫?大河之子》《許穆夫人》《精忠報國》《嫘祖》、京劇《大河歸流》、越調《華佗》等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突出忠孝節義永恒主題、傳達為國為民家國情懷的新編歷史劇目;也有豫劇《大河安瀾》《中國紅》《太行之子》、話劇《老家》《天空,還是那片天空!》等反映當代中國偉大實踐、描繪時代征程圖景、展現百姓溫情的現代劇目。
本次展演對參演劇目進行了網絡直播,營造了火熱的藝術氛圍。
“許昌本地劇團的演出場場精彩,段段難忘。”戲迷趙玉蘭通過網絡直播看了多場戲劇,她說,借助河南省第十六屆戲劇展演這個平臺,許昌的專業劇團展示了實力,也讓戲迷們過足了戲癮。
許昌素有“戲曲之鄉”的美譽。立足中原文化沃土,許昌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
河南省第十六屆戲劇展演在許昌舉辦,這不僅是一場名角薈萃、異彩紛呈的藝術盛宴,更是一次傳統戲曲與許昌的驚喜邂逅。
編輯 張鵬 王嬋 校對 常燁
責編 李炎 終審 劉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