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詞:數據跑路
名詞解釋:數據跑路是指通過政府部門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破信息孤島,優化服務流程,讓數據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自由流通、無縫對接,實現政務服務的智能化、精準化、便捷化。
數讀:目前,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共2093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占比100%;全市事項完整度、準確率達到100%,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精細化、要素模板化、指南標準化、辦事場景化,政務服務規范化和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
“沒想到,現在辦理業務這么便捷高效,不到一個上午就全搞定了!”1月2日,市民吳曉勇來到市民之家辦理企業開辦手續,由于之前在家中已通過河南省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服務平臺提交了企業開辦所需信息并通過審核,所有手續很快辦理完成。
過去,開辦企業需提交12份材料,至少跑7個部門,經過14個環節,辦下來需要5天;現在,開辦企業在線上進行1次申請、提交1份材料后即可在0.5個工作日內全流程辦結……得益于不斷深化的政務服務改革,群眾需準備的申報材料壓縮91%,辦理時限壓縮90%。數據變化背后,是我市“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真實寫照。
為充分發揮數據驅動作用,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加快政務服務數字化轉型,近年來,我市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借助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科技手段,不斷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和流程再造,印發了《許昌市推行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用“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法,推出出生、入學、就業、企業開辦等12類主題場景1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事項,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地區特色的“許昌經驗”,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出門著急,忘了帶身份證,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過來,沒想到不但能刷臉取號,還能刷臉辦業務,不用再跑一趟了。”不久前,在許昌市民之家辦理創業擔保貸款的經歷,讓市民李先生直呼“太方便了”。
為更好滿足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2023年以來,我市緊抓開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和向基層延伸國家試點契機,聚焦解決“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引入支付寶人像對比認證、消息通知主動推送等功能,創新打造“刷臉辦事”數字政務新場景;通過數據共享和電子證照即時核驗等方式,實現線上預約、線下刷臉取號、事項刷臉辦理、全程辦事進度跟蹤提醒等辦事服務全流程便利化應用,進一步提升辦事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
“通過刷臉認證和身份信息比對,后臺即可調取營業執照、不動產權屬證書等110種證件材料,解決證照材料重復提交、循環提交等問題,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免證可辦’。”市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政務服務科科長劉飛說,截至目前,醫師(護士)執業注冊、創業擔保貸款申請等40余個政務服務事項已實現刷臉辦理,平均辦理時間減少20%以上,群眾辦事體驗感顯著提升。
此外,我市還以“刷臉辦事”“免證可辦”等場景應用為牽引,將電子印章、電子簽名、電子證照、電子材料基礎支撐應用嵌入政務服務全流程,通過“四電”應用盡用、證照互認及數據共享,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數字化。目前,我市已完成15個自建業務系統與電子證照管理系統對接,實現191個政務服務事項“免證可辦”。
“我們將持續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不斷創新工作舉措,推動政務服務向智能化、便捷化方向發展,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有溫度的政務服務。”市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局長馬紅偉表示。
編輯:楊儀 劉靖雯 校對:樊迎喜
責編:賈同嶺 終審:劉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