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對接近10家企業,這次許昌市黨政代表團赴上海考察交流,我們實地感受了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蓬勃生機、發展氣場,學習了最前沿的產業發展方向以及營造產業生態、激發創新活力的好經驗、好做法,也更堅定了我公司在推動實現‘兩融五城四躍升’中爭當‘排頭兵’的信心。”3月14日,許昌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增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將以此次考察交流為契機,以拼搶姿態抓產業發展,以‘釘釘子’精神抓項目建設,奮力融入全市‘一圈兩谷’建設,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筑牢產業基石。該公司將持續深化產業化轉型,積極布局新賽道,結合其在超硬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基礎和優勢,增強核心功能,提升產業能級。依托上海國投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產業優勢,推進金剛石在集成電路領域的應用;加快森源電動汽車規模化量產,深化鄭許產業協同,吸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智能駕駛系統等方面配套企業落戶許昌;依托云邊端融合和算網融合優勢,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建設全國邊緣云、合營云中心節點,聚焦大模型導入和應用場景落地,推進“AI+”賦能千行百業,根據算力需求,適時啟動邊緣云二期項目建設。
積蓄創新動能。該公司將牢牢把握創新這一“第一動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依托上海的人才、創新優勢,探索建設上海科創中心,匯集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電力裝備等領域人才,密切與上海高校及科研院所聯系;積極推動上海企業、高校科技成果孵化應用的中試基地落地許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持續推進中原電氣實驗室建設,實現一批電氣裝備科研成果產業化應用;擴大與哈工大、廈門大學等高校的合作,利用金剛石聲光電磁熱等性能,深化“芯、光、熱、儲”等領域研究。
善用資本活水。產業發展離不開資本的支持,該公司將堅持“產業+資本”的發展模式,借助資本運作優勢,助力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拓寬融資渠道,推進企業債、境外債、非標融資、供應鏈ABS、項目收益債、保債計劃等融資方式,對接融資租賃、信托、保理等機構,實現公司融資規模再上新臺階。要加強產業基金運作,設立集成電路、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領域基金,助力優質產業項目落地。圍繞全市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開展供應鏈集采和代采,開展礦產品、金屬等工業原材料大宗商品貿易,緩解企業采購資金壓力。
搭建發展平臺。載體和平臺是整合各類資源的重要支撐,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結合工作實際,該公司將著力搭建好“三大平臺”。一是搭建產城融合發展平臺。按照“管委會+公司”模式,與高新區成立合資公司,提升平臺融資能力,服務中原電氣谷建設,實現“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的良性互動。二是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依托中原電氣實驗室、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邊緣云計算中心、鯤鵬科創中心等,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合作,打通科技研發向落地轉化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搭建對外合作交流平臺。圍繞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對接央企國企、上市公司、券商投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公司等資源,建立產業交流及投融資對接合作平臺。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四高四爭先’發展戰略及市委‘兩融五城四躍升’總體謀劃,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向河南一流、國內知名的國有投資集團邁進。”楊增君表示。
編輯:毛志剛 劉靖雯 校對:張良
責編:肖濤 終審:黃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