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10:22:57 來源: 許昌晨報 作者: 毛迎
我要分享:
游客參觀許昌市博物館。許昌市博物館供圖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歷史悠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在許昌市博物館、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等展館內,陳列著大量精美的石器、陶器、瓷器等文物。每一件文物都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走來,見證著上下五千年的歲月流轉、滄海桑田。
隨著社會的發展,博物館的概念因公眾需求的多樣化而急速擴大,它已經不僅僅是收藏中心,還是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和休閑中心。近年來,許昌“文博熱”持續升溫。眾多博物館以藏品為基、文化為魂、體驗為核,讓人們在參觀中得到了心靈的熏陶與滋養。
游客參觀許昌市博物館。許昌市博物館供圖
多彩文化活動,讓文物“活”起來
“許昌是漢魏故都,文化底蘊深厚。在許昌市博物館,我不僅欣賞到眾多漢魏時期的文物,還參觀了特色展覽,大開眼界?!?月13日,來自周口的游客趙巍參觀完許昌市博物館后,連連感嘆不虛此行。
走入許昌市博物館,猶如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在“許昌人”專題展廳內,參觀者可以看到“許昌人”頂骨化石的復制品及被復原的“許昌人”形象,直觀地感受到遠古時期的“許昌人”是怎樣生活的。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精美的漢磚、高大的漢代石辟邪……豐富的館藏文物,似乎在默默訴說著許昌的“前世今生”。
在許昌市博物館二樓大廳,抓人眼球的是一尊大型石雕——漢代雙翼石辟邪。它高大威猛、雄壯矯健,身體兩側雕刻有翅狀花紋,昂首怒目,似在踏云騰飛。經鑒定,其系漢代文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除了漢代雙翼石辟邪外,在許昌市博物館還可以欣賞到四神柱礎、“上人馬食大倉”畫像磚、北齊八棱千佛幢等眾多精美文物。據考證,漢魏許都故城范圍內出土的四神柱礎為許都宮殿建筑構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許都宮殿的繁華景象。北齊八棱千佛幢被列入國家文物局印發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該佛幢高1.98米、寬0.9米,為等邊八角形,每面主體部分鐫鑿125個佛龕,每龕一佛,共計千佛。“上人馬食大倉”畫像磚歷經千年依舊保存完好,充分顯示了漢代藝術家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高超的雕刻技巧。
參觀許昌市博物館豐富的館藏文物,人們仿佛打開了“時空之門”,被許昌深厚的文化底蘊折服。
近年來,許昌市博物館以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打造了一場又一場文化盛宴,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火”起來!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許昌市博物館以三國文化為主線,以歷史傳承為底蘊,精心策劃了文物展覽、詩詞雅集、研學體驗、古樂展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動,5天假期共接待觀眾近2.3萬人次,線上活動點擊量突破千萬次。
百年城市地標,成為特色展館
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走入博物館,感悟歷史、繼承文化、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正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習慣和生活方式,也成為旅游、休閑的一個重要選擇。
“這里是許昌文峰塔,離胖東來時代廣場不遠,建議游客來這座古塔前拍照打卡。”5月13日,來自南陽的游客周女士在文峰塔前拍了一段視頻,并通過個人賬號將該視頻發布到網絡。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但總有一些地標性建筑長久屹立在人們心中。對許昌人而言,歷經400余載風雨的文峰塔早已跨越歷史,悄然融入許昌的文化血脈,成為許昌人的精神圖騰。
清朝乾隆時期,許州知州甄汝舟將“文峰聳秀”列為許州十景之一。甄汝舟在編纂乾隆《許州志》時還為“文峰聳秀”配以七言詩:“孤聳尖峰削不成,十三層上插青云。分明一管生花筆,書破天章五色紋?!?/p>
1963年,許昌文峰塔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許昌文峰塔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依托文峰塔建成的許昌塔文化博物館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6000平方米,館址原為老許昌市博物館。該館分為東西兩院,東院是以文峰塔為中心的游覽區,西院為塔文化主題展覽區。西院又分南北兩個對稱的院落,中間以回廊相連。許昌塔文化博物館是國內首家以研究、收藏、展示塔文化為主題的特色博物館。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文峰塔的秀美,還能全方位感受塔文化的魅力。
眾多主題展館,提供“精神食糧”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書,承載著城市厚重的昨天,擔負著保護、展示、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神圣使命,見證歷史,指引未來。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博物館體系構建力度,提升博物館服務效能,推動各類博物館、紀念館蓬勃發展。
在許昌,除了規模宏大的許昌市博物館、獨具特色的塔文化博物館外,還有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禹州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建安區楊水才紀念館等眾多展館。
這些主題各異的展館已不再是人們傳統觀念中的古物陳列所,而是集多種功能于一體。
沉浸其中,將激發人們更多的靈感與求知欲。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走入博物館,觀賞精美文物、聆聽歷史故事、帶走文創產品……優秀傳統文化受到熱捧,“博物館游”熱度持續攀升。
“五一”假期,許昌市博物館舉辦了“橫槊賦詩春日雅集”活動,以優秀的“建安詩詞”內容為主體,結合《詩經》吟誦,通過歌、舞、詩、樂等傳統藝術形式,演繹建安文學經典,展現出許昌古都新韻和豐富的三國文化內涵?!霸S國編鐘”展演通過復原2000多年前的許國禮樂重器,使鐘磬廟堂禮樂再次響起,為廣大觀眾提供了獨特的藝術享受。“遇見靈鳥”沉浸式研學之旅不僅讓孩子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而且激勵著他們成為文化傳承的新生力量。該活動共吸引了350余名學生參加。
博物館是中華文化的“基因庫”,在這里,人們能跨越時空、跨越地域與歷史對話,進行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不妨來一場“博物館之旅”,穿越“時空之門”,感受一下璀璨的文明之光!
編輯:李翊颯 杜鵬勃 校對:李炎
責編:李炎 終審:黃雙燕
附件:
許昌日報客戶端(Android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客戶端(iPhone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
地址:許昌市龍興路報業大廈 郵編:461000 豫ICP備:0501057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豫B2-20180241 業務電話:0374-4399669 值班電話:0374-4399669 郵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