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 16:49:13 來源: 許昌日報 作者: 趙改云 劉鴛鶴
我要分享:
摘要: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流傳數十年的順口溜,在尹莊社區得到真實的體現,尹莊社區處于城鄉結合部,回漢混居總人口3400余人,一直是“農不農、城不城”說是城鎮群眾有責任田,說是農村又在規劃區內。土地少不便連片管理,不能發揮土地效益最大化,這個難題一直困擾著群眾的發展,通過走訪座談,有幾戶群眾想搞大棚種植,讓社區幫助協調土地使用,社區對相鄰的農戶進行協調,以便于發展,社區書記劉遂山結合居民意愿協調部分農戶,以租賃的方式幫其實現土地整合。
新型種植開出幸福果,劉遂山書記結合第五居民組土地少,難管理的情況,指導黨員張玄的家屬建大棚種植火龍果,南方的水果來北方安家,火龍果有喜熱、怕冷的習性,冬季溫度要保持在15℃以內,大棚內的溫度很難掌握,通過取經學習,結合種草莓的經驗,實現棚套棚的模式提高溫度,冬季夜晚生火使溫度保持在20℃左右,通過觀察知其習性,什么時候開花,什么時候授粉,授粉期短的特點,集中在傍晚到22時的窗口期授粉,增加坐果率,朵朵紅花在白二平的精心呵護下,一天天成長膨大,每到采摘季,方園附近的采摘人會帶領子女孩童前來觀光采摘,好品種、好口感迎來一波波回頭客,以每斤12元的價格使其供不應求,就像種植戶白二平說的那樣,雖說累點,但很充實,通過這兩年的采摘出售每年約10萬余元的收入。先后有四家建起蔬菜大棚,使上有老下有小不易外出的家庭有了固定的收入。
居民海松種植核桃樹,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劉遂山書記指導其做林下養殖,引進新品土雞養殖,使其樹上有果,樹下有雞,欄中有蛋的立體種養結構,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空間增產創收。
居民劉松濤結合社區里空廠院搞山羊養殖,用滾雪球的方式,使其養殖規模由小變大,做到養中發展,穩步擴大到現在存欄近千只的規模,經驗在積累,逐步形成了產值在增加的良性循環。
其實每一件看似平常的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成功的背后都有苦辣酸甜,當初創業各種困難,在劉遂山書記的籌措,協調、鼓勵下,困難逐一解決,啟動資金是關鍵,劉遂山書記為大棚種植戶協調籌措資金15萬元,為海松核桃園協調籌措資金50萬元,為劉松濤山羊養殖協調籌措資金85萬元,幫助其能夠正常的運轉經營。
劉遂山書記一心為民,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通過走訪群眾,聯系社區的致富能手,開展“傳、幫、帶”等措施,使一部分群眾走上了致富路。他常常在黨員大會上:“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我個人的感受就是跟黨走,邁大步,共同走上富裕路。
編輯:梁坦 責編:肖濤
責任編輯:
附件:
許昌日報客戶端(Android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客戶端(iPhone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
地址:許昌市龍興路報業大廈 郵編:461000 豫ICP備:0501057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豫B2-20180241 業務電話:0374-4399669 值班電話:0374-4399669 郵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