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許昌市“百日千萬專項招聘行動”暨“豫薦未來·青春起航”許昌電氣職業學院2024年夏季雙選會舉行。圖為雙選會現場。資料圖片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在高質量發展中保證高質量充分就業,破解“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的現實難題?就業優先戰略背景下,如何抓緊抓好就業這一“頭等大事”?工作中,我市始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圍繞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任務,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健全服務體系、規范服務制度、便捷服務方式、創新智能服務、提高服務成效,全市就業形勢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就”有去處,“許”你未來。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25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0.65萬人、困難人員實現就業0.24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78億元,分別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66.8%、69.5%、77.8%和44.2%,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保持為零。
搭好平臺 雙向奔赴
7月26日晚,許昌市2024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暨“源來好創業”資源對接服務季活動在市區曹魏古城南城門拉開序幕。
活動現場,招聘企業“擺攤”亮崗,求職者“逛街”擇業,給求職增添了一種工作時間外溝通的輕松感。該活動巧用生活煙火氣為就業聚人氣,打造出“人才經濟”與“夜市經濟”雙輪驅動模式,實現了求職與招聘的良性互動。
這樣的創新,是市人社局從供需兩端入手,破題“就業難”與“招工難”的工作創新。這樣的招聘活動從年頭辦到年尾,對于求職者來說總有一個適合他。
立足優勢,實現就業服務特色化。采取留工穩崗、網絡供崗、直播帶崗、進村送崗、服務保崗等“五崗聯動”模式,統籌辦好“10+N”公共就業服務系列專項活動,上半年,我市高頻次、小規模舉辦專場招聘活動519場,為6600余家企業發布崗位信息24.5萬條。與“流量密碼”相結合,創新“求職招聘+文旅經濟”新舉措,“逛古城、找工作”“人才夜市”等特色做法先后被河南衛視、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朝聞天下》專題報道。
全域覆蓋,實現就業服務均等化。采取與交通運輸業、銀行業、人力資源服務業、基層黨建和信息終端“五個結合”的模式,建設零工市場(零工驛站)138個,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推動就業服務下沉基層,梳理發布市、縣、鄉、村四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清單2464個,將失業登記、求職渠道、技能培訓等12項服務延伸到基層。將招聘、求職、培訓等服務通過市、縣、鄉、村、院校、站所設置的1394個就業服務自助信息化設備同步發布,實現服務網絡全域覆蓋。
部門協作,實現就業服務多元化。充分發揮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通過與市退役軍人局、市工會、市殘聯、市婦聯等單位每月定期聯合舉辦招聘會,以及與魏都區、建安區、東城區、國家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聯動,每周舉辦招聘活動,部門參與,市、縣聯動,異地同步的就業服務矩陣新模式凝聚工作合力,受到用人單位和群眾歡迎,就業服務矩陣初見成效。
這樣一來,“就業難”與“招工難”問題得到緩解,既塑造了更加合理的就業結構,又實現了用人所長、人盡其才,為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支撐。
就業有助 圓夢有路
確保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就必須解決好重點群體就業,守牢群眾的安全感。穩住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
服務分級分類,兌現“兩個承諾”。市人社局完善全市統一的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分類分級幫扶制度,“一對一”開展精準幫扶。定期發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推出公共就業服務“兩項承諾”,對求職者承諾不挑不揀5天上崗,對用人單位承諾15天幫助解決招人難題。組織“就業訪民情”活動,走訪重點群體1.3萬余人,全市新登記失業人員1.1萬人,公益性崗位安置457人。
落實包聯幫扶,服務“精準覆蓋”。市人社局扎實開展“三包三聯”,落實人社服務專員制度,建立完善企業“用工需求、問題訴求、政策落實”三個清單,累計開展走訪436人次,走訪企業493家次,幫助企業解決問題137個。遴選90家重點企業,納入用工監測系統,每月開展用工情況監測,作為崗位信息監測的“前哨”。
強化就業見習,加強“崗位募集”。市人社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就業見習工作的通知》,在全市開展就業見習政策集中宣傳,發布2024年第一批就業見習單位87家,見習崗位信息1821個。規范見習單位管理,開展了就業見習單位集中清理復查,全市共有就業見習單位501家,納入清理復查共284家,其中復查合格134家,針對不合格的150家見習單位進行清退。
“大學畢業后,工作一直沒著落。沒想到人社部門專門把我的就業需求登記造冊,一有合適的崗位,工作人員就給我打電話、發信息。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終于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前不久,許昌學院畢業生李佳佳找到了心儀的工作,開啟了人生新篇章。
服務上心 崗位上“新”
解決就業問題只有進行時,而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就是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
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支撐高質量充分就業?市人社局緊盯中央和省減負穩崗相關政策,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質量上持續發力,不斷滿足群眾對于高品質就業的新期待。
——打好“政策牌”。制作企業政策“大禮包”、個人政策“小貼士”、機構政策“工具包”,細化實化“直補快辦、免申即享”措施,確保經營主體及時享受政策紅利。點對點發送政策短信200萬條,為156家規上企業發放春節期間穩崗穩產獎補544.35萬元,全市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就業補助資金4400萬元。
——打好“創業牌”。持續完善創業培訓、創業貸款、創業孵化、創業服務“四位一體”扶持體系,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落實力度,開展“網格化”“掃街式”上門服務,做到應貸盡貸、能貸快貸,為620戶創業實體發放貸款2.78億元,帶動就業4007人。舉辦“豫創天下”“鳳歸中原”創業大賽許昌選拔賽,從55個報名項目中評選出27個優勝項目,推薦13個項目代表我市角逐全省決賽,其中我市參賽項目《幸福銀齡學堂》獲得全省專項賽銀發經濟組一等獎,并將代表我省參加全國總決賽。
——打好“作風牌”。將就業指導、就業登記、檔案接收、補貼申領等4類20個關聯事項進行打包,打造“高校畢業生一件事打包辦”服務場景。組建“高效辦成社保卡服務一件事專班”,組織經辦銀行赴院校為在校生集中辦理發放社保卡,提前做好2024年度困難家庭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發放準備工作。
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人社系統以實際行動激發了高質量充分就業動能,不斷開發出新的就業增長點,為勞動者提供更多優質的工作崗位和成長空間。
就業是久久為功的民生考題。“下一步,市人社局將進一步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增加招聘頻次、搭建對接平臺,強化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鼓勵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持續發力優化就業創業營商環境,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市人社局局長李東嶺表示。
編輯:李夢源 劉靖雯 校對:張良
責編:王輝 終審:劉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