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智能化班首批20名學生剛畢業,就直接到我們智能化生產線報到了。從校園到崗位實現無縫銜接,真正做到了企業需要什么人才,學校就定向培養什么人才。”近日,河南寶潤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玉龍提起前段時間技術工人短缺的事,感慨不已。
今年一季度,河南寶潤機械有限公司因技術工人短缺,陷入訂單交付滯后、產能受限的困境。關鍵時刻,長葛市建設路街道派駐企業黨建指導員主動作為,積極對接人社部門與許昌技術經濟學校,依托“產業人才培訓基地”量身定制“工程機械智能化班”。校方邀請企業技術骨干深度參與課程設計,將實際生產中的技術難點轉化為教學案例;企業則開放生產車間,為學員提供全流程實習崗位,讓他們在校期間就熟悉智能化生產線的操作規范。首期20名畢業生順利入職企業智能化生產線,實現了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精準對接,有效破解了企業的用工和產能難題。
為激活“紅色動能”,推動黨建與發展同頻共振,持續釋放發展活力,近年來,建設路街道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治理現代化,積極創新構建“黨建指導員+職能部門”協同服務機制,聚焦企業用工紓困、政策落地等實際需求,與許昌技術經濟學校共建“企業人才培訓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開設“訂單班”,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定向輸送技能人才50名,有效破解了制約產業升級的“人才供給”瓶頸。
同時,建設路街道對非公企業實施“摸排—組建—孵化—鞏固”閉環管理,通過單獨建、聯合建、行業統建等方式,成立4個非公企業黨支部,選派黨建指導員下沉指導,實現黨組織覆蓋率100%,為營商環境注入“紅色基因”;實施“紅色育苗”計劃,選派黨建指導員進行“駐點服務”,通過指導企業建立工會、團支部等群團組織,搭建起員工溝通交流的平臺,以開展“入黨啟蒙課堂”“紅色主題沙龍”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青年職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下一步,建設路街道將以黨建為抓手,持續推動“協同機制、人才孵化、紅色服務”三項舉措落地,讓黨建活力轉化為企業發展動力,切實以“紅色動能”破解營商難題,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組織根基。
編輯:梁坦 責編:肖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