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同“四風”不懈斗爭,取得很大成果,但作風積弊還沒有根除,有些問題依然以變相和地下的狀態存在著。現實中,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方面,有的對會議缺乏統籌,正式會議、現場會議少了,但各種專題會、視頻會多了起來,層層陪會、“套娃式”開會現象仍有發生;有的對文件制發環節評估審查不嚴,紅頭變白頭,發文由線下轉線上,或通過不標注文號、加便簽等形式變相下文,將“要材料”改稱所謂“提供工作素材”;有的地方過度開發建設政務應用程序,要求事事打卡留痕,強制轉發點贊,使“指尖上的便捷”異化為“指尖上的負擔”;在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方面,有的潛入地下、由明變暗,轉到私人會所、企業食堂,躲到偏遠的農家樂、周邊的縣市去吃吃喝喝,甚至跑到國境外去搞享樂奢靡;有的變換花樣、改頭換面,“不吃公款吃老板”“不吃本級吃下級”,甚至變著法子“吃公函”;有的手段翻新、花樣升級,以講課費、課題費、咨詢費等名義變相送禮、拉關系,利用電子禮品卡、提貨券等多種方式收送禮品禮金。針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隱形變異問題,我們要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嚴字當頭;要念好“緊箍咒”,通過技術賦能讓其無處遁形;要完善體制機制,豐富防范和糾治的有效辦法。
一、堅持嚴字當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是好不容易筑起的,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斷巡堤檢修、培土加固。要緊盯不放、寸步不讓,對享樂奢靡歪風露頭就打,對隱形變異新動向時刻防范,對頂風違紀行為從嚴查處,決不允許死灰復燃!決不允許舊弊未除、新弊又生!
各種隱形變異問題出現的動因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私”字,沒有正確處理公與私的關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黨員干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一旦在公私關系上思想失守,慢慢地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就會發生偏差,作風上、行為上各種出軌越界、跑冒滴漏、隱形變異就在所難免了。有的地方“四風”問題穿上“隱身衣”、躲進“青紗帳”、玩起“障眼法”、打起“游擊戰”,有的領導干部從一開始的吃喝玩樂到最后的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為自己和小團體謀取私利,甚至到了欲壑難填、蛇欲吞象的地步。
破解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隱形變異問題,要堅持嚴字當頭,正確處理好公私關系。要把中央八項規定作為鐵規矩、硬杠杠,督促黨員、干部“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加大風腐同查同治力度,動真碰硬執紀,全面從嚴、一嚴到底,釋放越往后越嚴的強烈信號。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嚴以律己,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堅守底線,養浩然正氣,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如果對事業喪失了敬畏之心,將紀律規矩、底線原則統統拋諸腦后,所有隱性問題最終都會暴露出來成為顯性問題,最終使干部墜入深淵、身陷囹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過蘇軾的這段話,強調“這份情懷,正是今人所欠缺的,也是最為珍貴的”。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防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非法牟利,防止身邊人把自己“拉下水”。“家”和“冢”這兩個字,它們很像,區別就在于那個“點”擺在什么位置。事實表明,黨員干部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我們黨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就會落一丈。面對自己的家人,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時刻警惕手中的權力,時刻避免公私關系出現錯位、越位。要將對黨的絕對忠誠轉化為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和身邊人的硬要求。要始終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培養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
二、重視技術賦能
新技術在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各種便利、提供各種服務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中央多次強調要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還基層干部時間空間更好服務民生,更好專注干事。比如,腐敗的手段越發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用權謀利的本質沒有變,但表現方式從原來“本人在前臺”演變為“隱藏于幕后”,通過特定關系人實現聯系和利益變現。一方面,謀取利益方式由“利用職權為他人直接辦事”演變為“借助職務影響力”,通過“代理人”或“中間人”間接為他人謀利;另一方面,利益收受方式由在職時辦事收財、直接赤裸裸收受現金、“一事一清、一單一結”等演變為離職后收財、將錢財放入特定關系人、以市場化和民事化的手段變相斂財、“多單統結、期權兌付”等,隱形變異后的腐敗問題更加具有偽裝性、欺騙性、迷惑性,發現難度更大,查處難度更大。
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根同源,“風”的蔓延勢必導致“腐”的滋生。對于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呈現的隱形變異特點,要在提高發現問題能力上下足功夫,重視技術賦能,充分借力信息化手段,運用職能部門數據,在大數據的碰撞中揪出隱形變異的“尾巴”,讓隱形變異問題顯性化。在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隱形變異方面,要進一步明晰技術賦能的本質是解放人、服務人而不是約束和限制干事創業的手腳。現階段要有效整合并規范各類數字化平臺,全面梳理和排查現有的政務APP,堅決合并或關停功能重疊、作用不大的APP,及時清理一些使用率低、缺乏實際價值的APP。在基層治理中使用政務APP應加強統籌,從實際需求出發,不能作強制性要求。針對同一事項或數據,原則上應通過“一站式”綜合平臺、“一張表”形式報送,實現數據互通、信息共享,防止脫離工作實際的強制要求打卡接龍、多頭填報、重復索要數據的情形,全面落實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的有關要求。
在整治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方面,要通過網絡平臺和大數據技術,建立一整套集監督、管理、查處、預警、評估于一體的精準發現和有效打擊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技術體系。既要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拓展監督檢查的途徑和方法,又要切實將新技術、新手段轉化為治理效能,構建數字監督檢查平臺、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整合各地監督信息化系統,完善監督平臺體系,持續放大數據“乘數效應”,讓數據“聚起來”“動起來”“用起來”,助力高質量研判決策。
要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聯動、橫向互通,完善與組織、公安、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的數據協同共享機制,研究制定紀檢監察大數據供給標準,指導先行先試地區探索完善地方“大數據底座建設”,推動實現央地信息數據交叉互補應用,持續為業務工作提供高質量數據資源供給。要以數字化智能化監督助力解決重大工程監督信息不對稱、能力不適應問題,通過剖析工程建設、采購招標、外包外協可能存在的廉潔風險點、監管薄弱項,將監督嵌入工程建設全流程與項目管理全領域,延伸監督觸角,織密監督網絡,為異常行為“賦碼亮燈”,讓權力運行“留痕存跡”,提升甄別靈敏度和精準性,提高數據穿透分析效能,持續完善風腐同查同治的工具箱。
三、完善體制機制
破解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隱形變異問題要注重完善體制機制,既要在查處上下功夫,更要在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上做文章,做到由表及里,由顯及隱,透過現象看本質,在解決個別具體問題的同時著力解決面上的普遍性問題。“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要把完善體制機制的要求落實到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之中,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督。
實現監督范圍和對象全面覆蓋,應著力構建全方位監督格局,將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延伸到權力行使的各主體、各方面、各環節、各領域,覆蓋到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覆蓋到黨和國家機關所有機構履行職責全過程。既要注重完善黨內監督體系,做到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也要積極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構建起嚴密的監督網絡。
在廣大基層,要把紀檢監察同對基層巡察結合起來、同各方面監督統籌起來,破解“四風”隱形變異的監督難題。面對基層監督中人情干擾、“熟人社會”等因素,要創新監督方式,提升基層監督質效,整合監督資源,形成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責任全鏈條。在一些資源集中、問題集中地區,可以探索對鄉鎮(街道)、村(居)提級監督方式,將集體“三資”規模大、信訪反映問題突出、“兩委”成員違紀違法問題多發的村(居)“一把手”和重點基層站所負責人納入提級監督范圍,提升基層監督整體質效。優化案件提級審核機制,采取“縣內交叉評議、市級深度評查”等方式,強化“鄉案縣審”,著力破解發生在基層的案件查審不分、審理虛化、質效不高等問題。強化“紀巡組”聯動監督,推動市縣巡察向基層延伸,促進“四項監督”統籌銜接常態化、制度化。暢通監督渠道,深入了解群眾訴求、廣泛收集問題線索,讓群眾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就在身邊、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
要進一步健全防治“四風”問題的黨內法規體系。202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進一步為解決“四風”問題提供了制度依據。接下來,要將防范和糾治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隱形變異問題體現在更多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中,形成黨內法規有規定、黨內規范性文件措施實、行為導向可預期、身邊群眾好監督的生動局面。通過讓制度帶電長牙、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充分發力,不斷壓縮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隱形變異問題的生存空間,持續鞏固發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向上向善的政治生態。
[解讀專家:王懂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教學秘書,教授]
編輯:李孟達 責編:肖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