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聯組強村”機制,6000余名鄉鎮干部常態下沉到村入組,累計走訪農戶4.2萬余戶,收集問題建議8000余個,解決群眾就業創業、矛盾化解、修路吃水、管道維修等各類急難愁盼事項6000余件;
省、市、縣三級選派的374名駐村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后,積極投身環境整治、防汛抗旱、“三夏”生產等工作,協助村黨支部謀劃集體經濟發展項目120余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0余個,目前有32個已落實(開工);
引導市直單位把“雙報到”工作深度融合“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落實機關黨支部分包聯系網格制度,督促指導市直機關黨支部分包聯系245個社區網格,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500余次,點亮群眾微心愿900余個,為群眾辦實事600余件……
一個個事例、一次次探索,是許昌全市上下堅持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和關于河南工作重要論述取得的顯著成效。
一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會治理部署要求,把抓黨建、強治理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一體推進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和社會治理工作,形成了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實現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和服務群眾效能“雙提升”。
聚焦“筑牢堡壘”
建強基層黨組織
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能有戰斗力。
田間地頭看農作物墑情、困難群眾家中走訪民情、養老院里盯食品安全……這段時間,鄢陵縣張橋鎮和寨村黨委書記裴美蓮特別忙,忙著為“五星”支部建設查漏補缺、為村莊發展走訪調研。
為夯實黨在基層的戰斗堡壘,我市以“五星”支部建設為引領,統籌抓好各領域黨建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有效夯實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根基。
在村(社區),持續深化“五星”支部內涵建設,堅持分“星”創建、逐“星”提升,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在“兩企三新”領域,以企業“五星”支部建設為牽引,創新實施“黨建鏈”引領產業鏈行動;在機關,縱深推進機關“五星”支部建設,持續加強機關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和機關黨員隊伍先進性建設,激勵市直機關各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許昌經濟社會建設中持續走在前、作表率;在學校,實施“黨建+品牌建設、黨建+人才培養、黨建+產教融合、黨建+社會服務”等工程;在醫院,嚴格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扎實推行“一支部一特色”黨建品牌培育行動,以黨建引領醫院業務發展……
一面旗幟飄揚,是坐標;無數旗幟招展,是力量。隨著一個個基層戰斗堡壘的不斷建強,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愈加穩固。
聚焦“強筋壯骨”
建強基層治理隊伍
4月22日,一個普通工作日,禹州市的社區工作者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創業補貼、貸款支持、見習崗位……想找工作、開門店的家人們看過來。”看到最新的就業創業政策,潁川街道恒達社區的社區工作者馮瑞培趕忙將其轉發到社區微信群。
“有時候,鄰里之間鬧點不愉快很正常。大家都把話說開了,很多矛盾就能迎刃而解。”在夏都街道陽光社區,社區工作者劉曉燕耐心地調解一起鄰里糾紛。
為克服本領恐慌,鈞臺街道金灣社區的社區工作者許樂始終不忘主動學習,《社區管理》《如何開展社區文化活動》《如何做好社區調解工作》等書她常看常新……
一個個尋常的工作場景,是禹州市近200名社區工作者當好政策落實“執行者”、矛盾糾紛“調解員”、民情民意“聯絡員”、服務居民“貼心人”,“擰繩聚力”共繪基層治理“同心圓”的縮影。
能不能選優配強綜合素質優良的干部隊伍,直接影響著社區治理水平的高低。
為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我市積極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健全完善“2+1”幫帶、“四進”機制強化培養鍛煉,確保每村都儲備1至2名成熟可用的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為推動基層高效能治理、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打牢基礎。
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上,我市著力把好入口關,加大在產業工人、青年等重點群體中發展黨員力度,在全市農村(社區)推行無職黨員“一編三定”,并與主題黨日、黨員積分管理、民主評議黨員等有機結合,引導廣大黨員履職盡責、發揮作用。
此外,注重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尖兵”作用。省、市、縣三級選派的374名駐村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后,積極投身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實踐中,堅持黨建引領打基礎、緊盯薄弱環節守底線、聚焦為民服務抓提升,推動所駐村治理水平實現新躍升。目前,駐村干部走訪群眾1.5萬余戶,協助村黨支部謀劃集體經濟發展項目120余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0余個,已落實或開工32個。
如此一來,我市就夯實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人才支撐。有了這支懂治理、會治理、善治理的基層骨干隊伍,基層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群眾幸福可感、可觸、可及。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
建強基層治理機制
“大家把各自網格內的群眾再排查一遍,誰家有困難了趕緊搭把手。”
“咱社區有大小企業百十家,但規模以上的占比較小。這幾天,咱們組織代表去外邊考察,學學發達地區的企業是怎么做大做強的。”
“要多站在群眾角度想問題,動態調整‘一周一件事’臺賬,真正把好事辦到大伙心坎上……”
6月25日,在長葛市大周鎮王皮廟社區會議室,“聯組強村”干部、大周鎮副鎮長吳耀方和王皮廟社區“兩委”干部圍坐在一起,商量社區的大事小情。
在許昌,向吳耀方這樣常態化在村(社區)一線開展工作的鄉鎮干部還有很多。“聯組強村”是許昌市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創新推行的一項工作機制,核心是通過整合鄉、村、組三級力量,推動機關干部下沉一線,實現精細化服務與高效能治理。
工作中,在全市推廣“2·15”網格化服務工作法。該工作法主要是把村民分片劃為若干個小網格,每個小網格15戶左右群眾,由1名黨員和1名村民代表分包聯系,日常開展“四辦服務”,即煩事包辦、急事快辦、難事代辦、小事幫辦,并強化和分包網格內的群眾聯絡溝通,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調解鄰里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目前,全市共劃分農村微網格6.5萬余個,聯戶黨員和村民代表共幫助解決群眾反映的鄰里糾紛、管道維護、醫保繳納、老年認證等各類問題8.7萬余件。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高四著力’要求,立足許昌實際和已有經驗,進一步探索完善‘黨建+網格+大數據’等有效治理模式,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畫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圓’。”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編輯:毛志剛 杜鵬勃 校對:張良
責編:肖濤 終審:楊紅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