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記者走進禹州市神垕鎮大龍山腳下的槐樹灣村,仿佛踏入一幅山水畫卷。青山環抱、綠水潺潺,2500余畝原始次生森林郁郁蔥蔥,為這個2.3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披上了一襲翠綠的紗衣。槐樹灣村路面干凈整潔,民居錯落有致,門前掛著的“星級文明戶”牌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槐樹灣村下轄4個自然村,分為4個村民小組,共有232戶963人。近年來,槐樹灣村以移風易俗為抓手,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過去,村里紅白事大操大辦、攀比成風,給村民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為了破除這些陳規陋習,我們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制定了詳細的規章制度,對彩禮、喪事辦理天數、酒席標準、菜品數量、隨禮金額等都進行了明確規定。”槐樹灣村黨支部書記趙紅偉深有感觸地說。
槐樹灣村紅白理事會由德高望重的村民擔任成員,規定彩禮不超過6萬元,喪事辦理控制在3天以內,酒席標準每桌不超過300元,每桌菜品不超過12道,隨禮不超過200元等,以制度規范村民行為。
為更好把移風易俗工作落到實處,槐樹灣村實行網格化管理,將全村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配備網格員,負責宣傳移風易俗政策,引導村民轉變觀念。此外,槐樹灣村還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約,讓村民有了共同的行為準則。
為了營造濃厚的文明氛圍,槐樹灣村每年都會評選“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并通過宣傳欄、微信群等平臺進行宣傳表彰。這些先進典型像一面面旗幟,引領村民向上向善。
談起婆媳相處之道,“好婆婆”趙彩紅笑著說:“婆子肚量大點兒,多體諒兒媳婦的不易,關系自然就好了。”趙彩紅的兒媳婦十分孝順,在母親節等節日經常給她發紅包,讓趙彩紅心里暖洋洋的。
除了制度建設和宣傳引導外,槐樹灣村還注重通過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利用黨群服務中心組織文藝匯演,每年至少播放6場電影,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每周開展“快樂星期天”活動,志愿服務隊入戶打掃衛生,為村民送去溫暖和關懷。此外,槐樹灣村還舉辦婦女節“展巾幗風采”活動、重陽節“尊老孝親登高”等活動,讓村民感受文明的力量。
“每月15日,我們會開展義務理發活動。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我們會給全村65歲以上老人進行免費身體檢查,普及日常保健知識、飲食注意事項和疾病預防措施,并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個性化治療建議和用藥指導。”趙紅偉介紹。
如今的槐樹灣村,山更青了、水更綠了,人心也更齊了,移風易俗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化作村民實實在在的行動。
“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走深走實,讓文明鄉風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動力,用文明新風裝點我們的美麗山村。”趙紅偉說。
編輯:孫學濤 杜鵬勃 校對:張文正
責編:楊儀 終審:楊紅衛